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立足新起点 确立新地位 谋求新突破


内蒙古的农机化事业同全国一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主要标志:

一是初步奠定了科学发展的新基础。内蒙古和全国一样已经进入了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2007年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209.267千瓦,比2003年增加36.6%;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1%,比2003年提高了12.39个百分点。

二是开始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2004年—2007年,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政府农机购置补贴和科研推广投入3亿元,带动农牧民投入35.5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6.25倍和7.1倍;三是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新地位。这就是在现代农业建设的框架内,农机化已经和正在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

1.农机化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推动农牧业科技推广进入新境界。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农机化示范园区以统一玉米种植垄距的农艺技术来适应机械的成功实践,解决了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的行距难题,推进了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乌兰察布市推广马铃薯“喷灌圈”灌溉设施,将马铃薯种植平作变垄作,实现了机播、机收综合配套效益的最大发挥。

2.农机化引领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农牧业生产集约化经营。鄂尔多斯市去年和今年共投入3.2亿元,装备了251个农机专业大户、合作社,开展了24个全程机械化园区建设。在6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内,实现了户均100亩左右的规模经营,转移农牧民2万多人,每个农机服务组织每年收入10~30万元之间。

3.农机化引领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提高农牧业劳动力的素质。内蒙古农机大户以每年千户以上数量增加,到2007年底,全区乡村农机人员总数达到106.9万人,新型农牧机服务组织达到390个,农牧机作业纯收入达到19.2亿元。据统计,90%的农机大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农机手80%分布在30至50岁之间;其家庭人均收入在普通农户的2倍以上。农机化事业已经成为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农民的摇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马铃薯 现代农业发展 行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