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裙竹荪的简介
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长裙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喜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的产地分布长裙竹荪属真菌界,鬼笔目。产于四川、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多生于竹林下,偶见于松林中,现许多地区有人工栽培。
长裙竹荪的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球形,后伸长,高12-20cm,菌托白色或淡紫色,直径3-5.5cm,菌盖钟形,高宽3-5cm,有显著网络,具微臭而暗绿色的孢子液,顶端平,有穿孔,菌幕白色,从菌盖下垂达10cm以上,网眼多角形,宽5-10mm。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基部粗2-3cm,向上渐细。
长裙竹荪的生活条件营养:长裙竹荪在自然界多见于竹林内。但是竹林并不是长裙竹荪的唯一生境,现已发现在多种阔叶树上能生长。长裙竹荪也是一种腐生菌,其营养来自竹类或其它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有机物质。
温度:菌丝在4-28℃均能生长,15-22℃为最适温度,26℃以上生长缓慢,菌丝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子实体在10-15℃分化,15-28℃生长,气温达22-25℃时子实体大量成熟。28℃时菌蕾发育缓慢,35℃时停止发育。
湿度:长裙竹荪是喜湿性菌类,通常只有当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菌裙才能达到最大的张开度。
酸碱度:在自然界里,竹子生长处的土壤pH多在6.5以下,在长裙竹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微酸性的环境。
光线:菌丝生长不仅不需要光线,而且光对其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自然界里,长裙竹荪处于竹林、草丛的荫蔽之下,若将它暴晒在阳光之下,很快就会萎缩。
长裙竹荪的植物特性长裙竹荪适于生长在有大量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野生长裙竹荪自然生长季为初夏到中秋,多生于老竹和腐竹的根部以及腐竹叶上,多数单生,也有少量为群生。完整的长裙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部分组成,一般高10~20cm,最高的可达30cm以上。菌盖形如吊钟,高3cm左右,下端宽5cm左右,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上面一般生有青褐色的孢体,孢体味道微臭,用手触摸,有粘滑感。菌盖顶端较平,并有穿孔。菌裙大多为黄白色,菌裙的长度是分类学上区别长裙竹荪和短裙长裙竹荪的重要标志,长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8.0~12cm,短裙长裙竹荪的裙长一般为3~6cm。菌裙为疏松的格孔状网条,格孔呈椭圆形或多边形,格孔长径0.5~1cm,短径0.1~0.5cm,网条偏圆形,直径0.1~0.5cm。菌柄乳白色,中空,纺缍或圆筒状,中部粗约3cm,壁海绵状。菌托呈碗形,包在菌柄的基部,上面带有灰白色或粉红色的斑块,高4.0~5.0cm,直径3.0~5.0cm,由内膜、外膜以及膜间胶状物质组成。
长裙竹荪的园林用途长裙竹荪可供观赏。菌体可食,为名贵食用菌。可食用,但须去掉菌盖和菌托,味鲜可口,此菌煮沸液可防菜肴变质,防肉变腐。可药用,治痢疾。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子实体的发酵液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过厚等有较好的疗效。
长裙竹荪的食疗保健长裙竹荪属于生理碱性食品,长期服用能调整中老年人体内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另外,长裙竹荪还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腹壁脂肪贮积的作用。云南省的苗族人民还有将长裙竹荪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治疗伤症、病弱和咳嗽,并有止痛、补气的作用。贵州民间还将长裙竹荪用于治痢疾、细菌性肠炎以及白血症等。
长裙竹荪所含的多糖是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对艾滋病也有抑制作用。短裙长裙竹荪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可抑制人工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另外,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长裙竹荪可发挥抑菌作用,且抑菌成分对高温、高压稳定,长裙竹荪对食品防腐有奇效,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因此在煮熟的菜肴中,加入长裙竹荪,便可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致于腐败变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30/hq_17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