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牡丹国内外贸易现状及其分析(二)


3“牡丹花会”促进了牡丹文化和牡丹经济圈的形成

目前各牡丹产地开办的“牡丹花会”,在赏花的基础上,进行了牡丹文化交流和经贸活动。从1983年4月开始,洛阳率先吹响了“以花为媒,发展经济,政府搭台,经贸唱戏”的号角,形成了富旅游、观花、文化交流、经贸洽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花会,将旅游、文化与产业经济结合在一起,取得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

如2009年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2.27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1.36万人次;2009年第18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对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缺点分析

1生产和经营方式仍然比较落后,竞争力差

目前我国牡丹的生产仍采用自然粗放的生产形式,没有形成集体优势;缺少知名品牌和商标意识,很难做到规模化、系列化、批量化生产,产业化程度不够,生产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加以改进与提高。

2科技含量不高,种苗品质较低

近几年来虽然中国的牡丹生产已得到了空前发展,建立了一支牡丹种植、科研、开发的队伍,但其科技含量,科技水平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生产发展仍然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扩大,靠农民自发培育新品种多,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种苗质量较差。种苗质量低劣是中国牡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致命弱点,也是限制牡丹盆花和切花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种苗生产不在提高质量上狠下工夫,而一味地追求数量,不断扩大栽种规模,中国牡丹的国际市场将难以扩大,甚至有可能萎缩,只有在种苗质量提高和改善的前提下,对国内外市场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培育,才能使我国牡丹产业的优势得以发挥,才能谈得上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商品率不高,出口的规模较小

牡丹的出口途径目前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菏泽、洛阳等少数地方于每年秋季11月间,把4~5年生的牡丹植株挖起,去其泥土,阴干2~3天,待根失水变软后打包运往广州,栽在盆内,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稍加护理,促其春节开花,再向香港,东南亚各地销售;另一条途径是经过外贸部门直接向国外销售或交换牡丹植株。

我国的牡丹年销售商品在400万株以上,仅有1/5左右出口,除有少数在春节销售外,大多数作为绿化种苗在国内市场销售,盆花、切花尚未形成普及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4牡丹市场受到来自国际的压力和挑战

当今世界上牡丹花卉事业的发展趋势是由室外栽培转向室内种植观赏,由低档转向高档,有内销转向外销,新品种不断出现。牡丹的国际市场现状可以比喻为一部“三国演义”:中国的规模,日本的技术,美欧的品种。中国牡丹一统天下的传统地位已面临挑战,甚至在国内市场,中国牡丹也受到了挑战。如2001年从日本、荷兰等国进口的牡丹,在花市的销售明显好于菏泽、洛阳本土牡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牡丹 品种 种苗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