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的农耕文明,蕴涵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乡村文化中更多的是自然、情感和纯朴,更具有生命的自然感和归属感。它不仅凝聚着民族的情感,还滋养着现代文明的精神根系。随着我市农家乐不断发展,如何做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农家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农家乐作为提供给城里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其特质在于一个“农”字,只有更具民俗性,才可突出特色性。换而言之,农家乐就要有“农味儿”,有“乡愁”。
突出乡土气息,重点回归在“乐”。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来,不论是城里的酒楼饭店,还是城郊的农家乐,生意也都渐渐淡了下去。但从笔者走访的情况看,不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同事聚餐,更多的人还是更青睐于农家乐。农家乐很吃香,身在农村的农民也看到了其发展前景,于是便有了“机动型”农家乐。他们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将家庭改装成农家乐模式,季节一过,就“打烊”收场。在这点上,也就是问题的突出所在。作为一种农户自发、缺乏监管的经营形式,农家乐大多背负着“先天不足”的原罪,卫生条件差、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问题都亟待从源头加以重视。另外“农”味欠奉、趣味不足、服务品质良莠不齐、配套设施不健全……“后天畸形”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农家乐的持续健康发展,农家乐经营者奢望留住回头客,谈何容易!
因此,笔者认为,突出农味儿极为重要。要在理念上深化,认识到文化型农家乐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主流,太过粗放式的吃喝玩乐,不足以支撑农家乐的未来。只有更多地考虑游客的心理,发展“农”味更浓的体验游、深度游,方可占得先机。其次则是内容上更深化,不要局限在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上。多提供与“农”字相关的内容,如农具的使用、耕作知识、乡土俚语故事等等黏合,让游客玩出“土”味,也可通过农具的展览、农业谚语的讲解、听民俗、看大戏、童年乡村夜游等多种形式,增加独特性,增强游客“耕读传家”的文化认同感,真正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9/hq_17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