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水资源保护。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三条红线”。到2020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在130亿立方米内,比2015年压减5.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5,有效灌溉面积6806万亩。到2030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100亿立方米,比2015年压减35.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8,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06万亩左右。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休耕轮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到2020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4678万亩,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耕地基础地力提升0.5个等级。到203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升1个等级以上。
着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以实施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增效控害、产地环境监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为抓手,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全省85%以上农村。到203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全省90%以上农村。
做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省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多元化、产业化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6%、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用废弃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到203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用废弃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做好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以修复农业生态、提升农业生态功能为目标,启动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修复水域生态,实施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到2020年,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加强科技与机制创新驱动。遵循创新发展的理念,着力突破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化肥减施增效、农药增效控害、生态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学种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建成完善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创建。开展绿色畜牧业、健康水产、种养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创建,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到2020年,全省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5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农牧业试点2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30个、示范园区200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扩大示范推广范围,稳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到2030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农产品生产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9/hq_17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