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9月1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马祁研究员、新疆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杜伟、新疆农垦科学院副院长李保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毛树春研究员等9位权威专家组成的勘验专家组对示范品种新植杂2号进行了抗病性评价和测产考察。
现场勘验结果显示,新植杂2号在新疆重病田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大幅降低,抗病性表现突出,新疆兵团第八师133团示范田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0%和12.9,乌苏市古尔图镇示范田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8.3%和9.2。示范种植结果显示,该品种兼具丰产性好、适合机采等特性,各示范点亩成铃数较对照品种平均增加15%以上。
专家组认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棉花黄萎病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完成了以推广抗病品种新植杂2号为核心的黄萎病综合防治示范任务,达到了项目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综合效益明显,任务进展顺利,为其它作物黄萎病综合治理技术的简化和熟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专项任务负责人戴小枫介绍,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性维管束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我国每年棉花种植面积约6000—7000万亩,土壤中黄萎病菌流行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尤其在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呈现逐年加重趋势。研究团队环绕“棉花抗黄萎病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及综合防治技术”任务,开展了我国主产棉区新疆黄萎病菌的致病性分化、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创制多基因聚合抗黄萎病材料、培育抗黄萎病新品种等研究,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植保所、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以抗病品种为核心的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熟化和示范推广,取得了优良社会、生态效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