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及鱼体自身因素等。
(1) 环境因素 影响鱼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低质等。
①水温 观赏鱼类属于冷血动物,它能顺应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自身的体温,但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水温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观赏鱼的生长和生存,而且可以通过水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间接对观赏鱼类的养殖产生副作用。
当水温发生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观赏鱼类代谢速率快速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水中的溶氧量却在减少,以致造成缺氧,而使观赏鱼发生行为改变,如异常兴奋,丧失平衡感,特别是水温突然升到30℃以上,会造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和抗病力减弱,甚至死亡;当水温较低时不仅会使观赏鱼产生的热能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也可以使红细胞变性,丧失可以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对其呼吸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种类的观赏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最适生活水温为22~28℃,最适繁殖水温为26~30℃,养殖水体的昼夜温差以不超过4~5℃为宜,繁殖期昼夜温差以不超过1~2℃为宜,否则容易导致观赏鱼“感冒”,甚至大量死亡。换水时新旧水温要保持平衡,温差应控制在1~2℃。对于刚购入的观赏鱼,最好将装鱼的塑料袋浸于准备放养的鱼缸或水族箱内,待二者水温达到一致时,再将鱼放入。在鱼苗运输过程中,水温变化相差不超过2℃,鱼种相差不超过3℃,若温差过大就会引起大量死亡。
在寒冷季节,养殖金鱼或热带鱼的鱼缸最好放置于房间内的阳光充沛处,室温尽可能保持稳定。当气温过低时,要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水温,常用的加温方法主要有暖气、灯泡和火炉等,但最好用自控式恒温电热管来控制水温。高温季节时,观赏鱼容易出现中暑和烫尾现象,鱼缸则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强烈阳光照射。
②水质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观赏鱼的健康和生长。而水体中的各种因素又直接影响到水质的好坏,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水体的酸碱度、溶氧、有机耗氧量、透明度、铵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这些适宜的范围内,观赏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环境不良,就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死亡。但不同鱼种对水质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水质的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
③底质 底质对利用池塘和大水体养殖的观赏鱼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对于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水草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淤泥具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保持适量的淤泥层非常必要。然而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若堆积过多则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往往会在夏秋季节造成池塘缺氧泛塘,使得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危害观赏鱼类的生命。实践证明,对养殖水体中的底质进行清除、消毒后,可有效降低观赏鱼类的发病率。
⑵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引起观赏鱼类发病的主要因素,致使鱼体发病的生物,统称为鱼病病原体。其中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鱼病,通常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寄生虫、原生生物、甲壳动物等引起的鱼病,称之为寄生性鱼病;另外,还有许多敌害生物如鼠、蛇、鸟类、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和藻类等,这些天敌一方面可以直接吞食观赏鱼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它们已成为某些观赏鱼寄生虫病的宿主或传播途径,例如复口吸虫病通过鸥鸟等传播给其他观赏鱼,华支睾吸虫的传染源是犬、猫等动物。
鱼病病原体传染力的大小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繁衍及从宿主体内排出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当水体条件恶化,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时,其传染能力就较强,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也明显;如果利用药物杀灭或生态学方法抑制病原体活力来降低或消灭病原体,例如定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或净化水质等生态学方法处理水环境,就不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明显减轻,疾病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因此,切断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根据观赏鱼类的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态防治、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即可减少观赏鱼类疾病的发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