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围绕“渔业转型促治水”总体目标,结合“五水共治”、农业水环境治理等中心重点工作,深化实施温室甲鱼关停整治,着力开展生态渔业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发展,全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但我市水产养殖业在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水域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养殖成本日益上涨、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工业化快速发展等新形势下,如何更好适应现状、有效突破困境,从而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生态化水平,加快实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海宁市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海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养殖(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一直以来就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居民菜篮子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至2013年,海宁市水产养殖发展尤为迅猛。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3.7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17万吨、总产值分别为12.28亿元,其中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较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8.99%和135.21%。自2007年以来,水产品总产值连续7年居嘉兴地区首位。但是近年来,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调控下,包括渔业在内的大农业结构出现全面调整。从2014年开始,我市启动并完成了温室甲鱼关停整治,水产养殖产业规模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至2015年,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5万吨、总产值7.45亿元,较2013年分别减少21.62%、46.04%和39.33%。
海宁市以中华鳖和虾类养殖为主导产业,且中华鳖种苗产业尤为发达。全市中华鳖养殖面积最多时达1.4万亩,2015年,中华鳖产量2.5万吨,产值11亿元,占水产品总产量和产值的57%和75%。南美白对虾及罗氏沼虾总养殖面积约1万亩,产量3900吨,产值1.3亿元,占水产品总产量和产值的8.9%和8.5%。种子种苗工程为养殖业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我市发达的水产养殖业离不开以鳖和虾为主导的种苗产业发展。我市现有种鳖养殖面积3300多亩,鳖苗繁育能力约5000万只。中华鳖种苗产业以马桥街道为中心,建有我市唯一的省级良种场,辐射全市其他镇、街道。此外,还有各类省级水产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基地5个,其中虾类繁育场4个,育苗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年虾苗繁育能力超过6亿尾。
2010年以来,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结合省、地方政府财政补助,有效推动了我市设施化渔业发展进程。目前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约3万亩,其中高标准池塘比例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市30亩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主体有269个,100亩的以上有36个。2010年以来,我市通过五批次共申报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创建点14个,包括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渔业精品园13个,计划总建设面积4222.74亩。至2015年,累计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9个,总面积3683亩,通过项目建设,相关渔业园区基本初步完成生态化改造。
近年来,生态化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整个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池塘种稻”、鱼菜共生(翠丰园的鳖塘种菱、天河养殖场的鱼-鳖-萍共生、对虾-空心菜共生、盛旭公司的榨菜-对虾轮作)、稻田养鳖等种养结合型渔业技术模式均有应用。在水产名特优品种方面,除了中华鳖、对虾和沼虾养殖,鳗鲡、澳洲淡水龙虾也是颇具特色及发展前景的水产品种。我市鳗鲡养殖规模“小而精”,受制于苗种因素限制,养殖规模发展较慢,全市总面积523亩,产量约300吨,但为我市主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
二、在加快水产养殖生态化建设中存在的制约。
1.环境资源制约。随着五水共治、农业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等影响,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2000年以来,我市水产养殖面积已从最高的4.8万亩减少至目前的3万亩,其中尖山海水养殖面积从最多时的7000多亩已近全部退包。随着原有养殖塘的不断退包,新开塘却越来越难。从长远来看,海宁市养殖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这也促使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必须从“量增长”向生态化、高效化的“质提升”转变。
2.市场行情制约。近年来,土地租金、苗种、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上涨幅度超过了水产品价格增长幅度,甚至有的水产品价格不增反降。我市主导品种中华鳖市场行情自2012年以来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普遍面临亏本风险。养殖效益的减少,降低了养殖户对于生态化改造投入的积极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