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四文凭着黄颡鱼“全雄1号”,3个月的纯利润就达到了数百万元。然而他创造的财富传奇还不止这些:他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让黄颡鱼“全雄1号”水花苗的产量翻了几倍。
吴四文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一切还要从他打的那一口270米深井说起。
4年“偷”得黄颡鱼自繁自养技术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四文注意到黄颡鱼在浙江批发价高达17元钱。通过市场调查后,吴四文发现这种鱼市场行情很好,但并不好养,他决定试一试。
起初,黄颡鱼的养殖户没人愿意收他当徒弟,交流起养殖技术也只是说些皮毛。没人教他就自己学。吴四文一有空就往浙江跑,想尽办法住到水产养殖场去,白天看别人喂鱼、拌药、喂药,越是不让他去的地方,吴四文越要去。他偷偷捡回别人扔掉的药袋子,做好记录。晚上他就睡在鱼塘边,一块木板当床,连蚊帐也没有,一住就是几个星期。时间长了,养殖场的老板被吴四文的精神打动,多多少少透露一点养殖技术。从一个养殖黄颡鱼的门外汉,到逐渐基本掌握了黄颡鱼自繁自养技术,吴四文花了4年时间。
如果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那还得从2012年说起。那时由于杜山永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刚成立不久,需要给合作社的成员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吴四文就专门去武汉考察黄颡鱼市场,最后引进武汉百瑞公司黄颡鱼“全雄1号”20万尾苗种回来养殖,经过1年养殖,2013年亩产纯收入达到6000元。“当时我心里都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如果照这样下去收入也相当可观。”吴四文笑道。
可是从2013年开始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成活率越来越低了,刚刚赚到第一桶金的他,正想放开手脚将该品种规模化发展的时候,苗种出现了严重问题。2013-2014年他因为苗种成活率低的问题直接损失了100多万元。
为亲本繁殖四处“求医”
为了解决苗种质量问题,提高成活率,2015年他建成了自己的苗种基地,面积570亩,潜心培育苗种。吴四文又跑到武汉找到当初那家公司,这一次他没有选择直接引进“全雄1号”苗种,而是大胆引进了100条“全雄1号”的父本“超雄1号”。利用早年在外地自学的亲本繁殖技术,当年就培育出5000万尾水花苗,吴四文自己培育出的“全雄1号”水花苗品质明显提升,成活率也有了保证,亩产纯利润超过1万元。很快吴四文的难题又来了。2015年4月份正值亲本繁殖黄金周期,按照正常标准和以往经验“全雄1号”母本这个时候的怀卵量应该保持在10%-12%水平左右,可是吴四文的“全雄1号”母本怀卵量只有5%,这一下可急坏了踏实稳重的吴四文。
吴四文立刻停下了手中一切事物,四处“求医”。他先后跑到广东、浙江、四川的一些黄颡鱼专业养殖基地取经,那些天他吃住、睡觉都在鱼塘边,观察别人的养殖技术,15天后,吴四文回到了杜山养殖基地,科学地搭配亲本食料,按照母本发育习性改良投喂方式,完善后期管理,吴四文养殖的“全雄1号”母本怀卵量由5%一下提高到15%,并且出苗畸形率降低,出苗质量明显上升。
向“定律”发起挑战
6月,是黄颡鱼亲本产卵的高峰期。鱼苗订单也开始多了起来。黄颡鱼产卵时对养殖水体的水温相当敏感,最佳产卵水温一般为25至28摄氏度。在夏季阳光下自然暴晒的养殖水体水温有时会达到30多摄氏度,无形中影响到了母本怀卵的数量和质量。这一难题不仅困扰着吴四文,而且困扰着全国所有养殖黄颡鱼的养殖户。
鱼的母本怀卵量在逐步降低,鱼苗订单却逐渐增多,吴四文没有将订单推掉,他用铁盒子装好订单,又将铁盒子放进保险柜。
高温季节黄颡鱼产卵量低,在行内已成“定律”,是黄颡鱼亲本繁殖的瓶颈。吴四文却向常规发起了挑战,吴四文的家人劝他不要“瞎掰”,让他遵循“定律”,但吴四文坚持走自己的探索路。
很快,吴四文花费9000元购置回一套制冷设备,用来降低水的温度,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他又另生一计:用冰块给养殖水体降温。吴四文开始四处收冰,由于养殖水体多,冰量需求大,鄂州蟠龙市场大冻库的冰块很快就被吴四文搬空,为了加大冰块的购置,吴四文开着冷藏运输车去武汉白沙洲市场拖冰块,他算了一笔账,前前后后光买冰块就花了6万元。但现实让吴四文傻眼了,由于冰块降温的速度太快,使得母本黄颡鱼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停止了产卵,连带水体中的2000公斤亲本产下的鱼卵也全部报废,直接损失5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6/hq_16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