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海水池塘鱼虾贝混养模式实用技术介绍




  4 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4.1 水质管理
  水质的管理应根据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并随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养殖池的水色以黄绿色或茶褐色为佳。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水深一般0.5m~1m,中后期及度夏时可根据水质情况调节换水量,日换水量一般为1/5~1/3,池水的深度应高于1.5m。随着鱼、虾、贝的生长,要使池塘水位达到最高并加大换水量。冬季水温下降,可少换水,采取次多少换的方法,保持最高水位。视水色情况适时适量换水、肥水、消毒、使用水质改良剂、开启增氧机等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活嫩。

  4.2 饲料投喂
  养殖的贝类以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鱼苗、虾苗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鱼、虾苗种入池后,稳定1~2d即可投喂,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鱼、虾的吃食情况、天气、水温、水质环境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经常观察鱼、虾摄食及胃肠的饱满度和残饵的多少情况,灵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饵量。每日投饵两次,早上一次,占日投饵量的40%,傍晚一次,占日投饵量的60%。

  4.3 加强日常管理
  4.3.1 常巡池,观察水位、水质变化情况;检查鱼、虾的动态、摄食、肠胃情况等,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2 注意养殖池的环境卫生,及时集污除废,勤捞池中杂藻;若发现有病鱼、病虾或死鱼、死虾,要及时捞出,检查并分析病因、死因后集中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病情的轻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4.3.3 水质调控:适时添加一定量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沸石粉等来调节益生菌落,改善生态环境,使鱼、虾、贝不发病或少发病。
  4.3.4 做好测定:定期测量鱼、虾、贝的生长情况,鱼称其体重,检查虾的摄食、测量其全长、体长,测量贝类的壳长、壳高。常检测养殖池内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水质指标,做好放养、投饲、用药、收获出售等情况的记录,及时建档。

  4.4 收获方法
  对已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应尽量做到捕大留小;通常开闸放水捕获,当存塘量很少的时候采取排干池水捕捉;贝类收获采取排干池水捕捉。

  4.5 病害防治
  对鱼、虾、贝病的防治要严格把好饵料、水质关,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增加换水量,适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的溶氧量;根据池水水色进行适当施肥、追肥调节水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半月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贝类 排水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