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网上流传着一篇《原料价格上涨,饲料6月将迎来第二轮涨价》的文章,微信上很多业务员大量转发,可谓叹为观止。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原料的角度去分析,而忽略了一些其它的因素,在这里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么,饲料真的会迎来第二次大涨价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一、原料涨价压力的确存在,但压力值不同
从部分饲料原料开始进入上升通路开始,至今的确涨了很多,但压力并非无法承受。网上有一段话被大量转发:
“6月4日与4月10日相比:
豆粕每吨上涨700元;
棉粕上涨每吨650元,
玉米每吨上涨460元;
鱼粉每吨上涨2000元;
豆油每吨上涨1500元
进口DDGS上涨600元;
面粉每吨上涨600元;
米糠每吨上涨600元;
麸皮每吨上涨400元;
各种维生素每吨上涨23000元……
原料涨价的速度远远超过饲料涨价的速度,请问不涨价的饲料你敢用么?”
这段话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其实很难经得起推敲:饲料原料涨价,并不代表饲料产品一定会涨价,不同企业的不同采购方式以及对原料行情的判断和行动,决定了原料成本。
我们把时间倒回去年下半年,玉米大跌的时候。我想问一下大家,玉米大跌的时候,饲料是否应该同步降价?回答是:“不一定!”事实上,去年玉米大跌,我早在8月16日就向谋易咨询所有合作伙伴连夜发出《工作建议书》提醒玉米有大幅下降的风险,建议大家采取相应的采购和营销措施。9月份在“谋易智造”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公开发表。
在连续8年玉米一直紧缺和上涨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大企业没有及时抛库存,成本居高不下,而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又不炒期货,反而可以享受到玉米价格迅速下跌带来的红利。在近几年,出现了这种情况:原料下跌时大企业成本高,反之,原料上涨,而小企业则压力大。
这次原料大涨也一样,谋易咨询在5月8日上午9时向所有合作单位发出“[重要提示:谋易咨询各合作单位]美豆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美盘已经正式进入天气市,现做风险预警:每一次回调都是采购点,豆粕有突破3000的可能性。”
事实上,多家大型集团企业已经锁定了全年中绝大部分用量,且价格不会高于2600,同样,还有一些企业没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原料的压力自然就很大。
二、价格还与营销策略紧密相关
对于那些销量下滑较快,或急于想利用价格杠杆吃进别人客户的企业来说,别人涨价我不涨则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事实上,在第一波涨价潮中,国内某号称第一的猪料企业价格不升反降,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也的确收到了预期效果。
再次强调,原料现价不代表企业的原料成本价,现价涨,自然不代表企业的原料成本涨,而能抓住采购机会,利用期货点价的,反而能获得营销及价格上的主动权。
前几天,多家区域性饲料巨头开始电话沟通,希望区域内各主流企业在涨价问题上步调一致,但沟通的结果是并未达成共识,很多企业自然不会贸然涨价成为出头鸟。目前第二轮开始涨价的企业多是小企业和没有抓住机会期货点价的大企业。
近几日,绵阳双胞胎已经率先通知涨价,自2016年6月6日,所有浓缩料上涨250元/吨;小猪料和中猪料分别上涨75元/吨。但这并不代表双胞胎的涨价会直接触发所有公司上涨,是否上涨,还是要看原料和销售的双重压力是否重合。
三、猪价高位,有承受涨价的空间
一方面,的确部分企业没有抓住采购机会,成本较高,有涨价的压力,另一方面,超过10元/斤的猪价也给涨价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现在,自繁自养的肥猪一头有上千元的利润,而一吨饲料则赚不了多少。如果是猪价低,饲料企业会喊出“共渡难关”的口号不敢涨价,而猪价高企,则令当别论了,每吨全价饲料涨个100元,对于一头猪来说,不过是几十元的成本上涨,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饲料企业有涨价冲动的重要原因。但今天已经不是多年前了,饲料产品涨价不是根据原料水涨船高,而是要看竞争对手的脸色。作为生产资料,饲料的价格不是成本决定的,而是(饲料企业的)平均成本和市场话语权决定的,更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现在钢厂都在亏损,一吨钢的价格还不如一吨纯净水的售价,又有哪家钢企敢率先涨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5/hq_16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