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中国蔬菜之乡”。沃土广袤、河流丰沛,充足的光照和雨水孕育出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崛起涵养了最深厚的底蕴。
厚重的历史邂逅现代的农业,加速了和县的绿色崛起,蔬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为,“蔬菜+”,背后是产业,造福一方人民;“蔬菜+”,背后是生态,保护一方水土;“蔬菜+”,背后是文化,凝聚一方精神;“蔬菜+”,背后是生活,连起城市的乡愁。
“蔬菜+文化”:
弘扬蔬菜底蕴促进农旅融合
30万年前,和县猿人就生活在古老的和州大地上,在这片神奇的田野上,孕育无数宝藏,蔬菜就是其中的一宝。
和县素有种菜的传统。据县志记载,战国时,和州大地上已开始种植蔬菜,种类有葵、藿、韭等。经汉、唐、宋、明、清历代的培育和引进,至民国期间,和县的蔬菜种植品种多达30多种。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县蔬菜进入了“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的崛起时代。
从1991到2000年,和县蔬菜种植规模迅速扩张,蔬菜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2001年到2010年,和县蔬菜步入以蔬菜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主的质量提升阶段,率先在全国实现蔬菜生产无公害化、标准化。
从2011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为和县蔬菜的转型升级阶段,规模化园区建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蔬菜产业实现了成功转型升级。
而今,和县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到2015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3.5万亩,瓜菜总产量达111万吨,总产值22亿元,已有31个蔬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8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为进一步加快农旅融合,和县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蔬博会,两届农业嘉年华,三届乡村旅游节,通过会展与节庆,把传统蔬菜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发展。
从2014年开始,和县将蔬博会与农业嘉年华完美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全民亲近蔬菜、体验生态、感受农业的狂欢节,拉近了城市对农村的乡愁,促使了农业休闲旅游的兴起。
“蔬菜+产业”:
瞄准高端“打造一条链”
金秋十月,走进和县,只见各类蔬菜却在阳光下尽显生机勃发。这个让农民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培育,已然从“星星之火”成长为“燎原之势”。
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和县坚定以工业理念抓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积极编制蔬菜产业招商项目,全力做好涉蔬项目跟踪与服务工作。
和县还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该县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和县蔬菜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和县又引入“蔬菜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实施“精准农业”工程,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减轻劳动强度;“全县蔬菜物联网”控制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蔬菜物联网的建成有效提升全县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蔬菜生产科技水平。
在规模化园区建设中,和县把传统的蔬菜标准园建设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在重点蔬菜标准园开展种植、观光、体验、采摘一体化休闲农业模式创新,同时还根据各蔬菜标准园的区位优势和种植特点,分别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多位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创新。
下一步,和县将努力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蔬菜+生态”:
和县蔬菜放心吃
30多年来,和县蔬菜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追求量的积累扩大,而是不断追求转型升级,提升蔬菜品质档次。和县蔬菜放心吃,是和县蔬菜打出的一张“王牌”。
“和县蔬菜放心吃”,首先得益于这里的好水好土。自然是慷慨的,和县耕地广袤、河流水量丰沛,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带来充足的光照和温润的气候。
和县的“放心菜”,得益于对源头的监管。早在2001年,和县就着手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适时公布15个品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颁布《和县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县范围内禁售73种农药,凡国家规定禁限的在这里全部禁售,从源头上狠抓质量安全。为全县所有大型农资批发店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农药监管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全县农资市场的网上监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5/hq_16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