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泸溪县武溪镇大溪村杨家寨帽子岩下,青山环抱,小溪潺潺,农田平整,土鸡在啄食,蜜蜂在飞舞,鲤鱼在游动……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
这里是大溪村返乡农民工杨俭开办的养殖场。
创业与爱情双丰收
30岁的杨俭儿时家庭贫困,靠借钱读书。2003年夏天,初中毕业后,他来到江浙打工,苦学巧工,月工资增至8000元。尽管“高工资”,但是他想回家创业,实现人生梦想。2014年,他放弃高薪,回乡养土鸡开启梦想。
第一年,他担心卖不掉,便把土鸡挑到县城农贸市场出售。过往的顾客认为,越说是“正宗土鸡”可能越是“假土鸡”,结果一天只卖了2只,后来让父亲低价处理,赔了不少。回家时,父亲阴沉着脸,发了不少牢骚。村人也借此取笑他,说他放弃好工作不干,真是“苕”透顶了……
痛定思痛,杨俭决定转变思维:“坐等顾客”。春、秋季节,有一些游客会到帽子岩来踏青、野炊、搞野外活动。他便在游客必经之路的小木桥上,挂上土鸡广告牌;外出宣传时不带产品,只送名片,留联系方式。
一招奏效,销售一下子火爆了!基本上是顾客主动来联系他,或者亲自找上门来采购。今年年初,一家酒店托人采购了160只土鸡,一下子挣了19000多元。
亲友见了高兴,鼓励他想办法,拓市场,往外销。
销了土鸡,杨俭还迎来了新媳妇。邻村女孩邓富妹,仰慕其名,托人牵线,与杨俭恋爱并登记结婚。现在,她负责淘宝网上销售产品。
眼下,杨俭的养殖场初具规模:土鸡一批500羽,一年两批,共1000羽,毛收入10万元左右。养蜂10箱,毛收入近2万元。稻花鱼1000多尾,年收入近2万元。
杨俭说:“县人社局帮助的5万元贴息贷款快来了。再扩大规模养殖,这山窝窝将会更热闹。”说话时,他眼眸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鸡棚与蜂箱巧创新
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杨俭的一大特点,他对养殖技术敢于创新。
鸡棚创新设计:整个鸡棚用140多根木头搭建而成,占地200多平方米,分为守护人生活区、育苗区、鸡群休息区、产蛋区。鸡棚周围是活动区,专门留下一片草木,供鸡群夏天避暑休憩。
鸡棚正前方有3个出口,各有一架小木梯,伸在门口,供鸡群上下进出。棚内鸡群休息区共3层,第一层是地面,收集二、三层落下的粪便。第二层是休息层,铺上几十根竹杆,竹杆之间留有适当缝隙,以便下落鸡粪。第三层是休息增高层,有部分鸡群会飞上第三层休息。这种设计,将鸡群和粪便隔离开,大大减少了细菌感染,有利于鸡群健康。鸡群饮用的是从300米外引来的清洁山泉水。
产蛋区设计在鸡棚后面,整齐放置30个草窝。每天产蛋60多个,有白壳蛋、绿壳蛋,白壳的一个卖1.5至3元,绿壳的一个卖3至5元,一个月下来,1800多个蛋可以卖5000多元。
改造蜂箱:套上自制的“外箱”,将原蜂箱底板提高了20多公分,然后将固定式底板改为可抽动式底板。清扫时只要抽动底板即可方便清理,大大提高了效率。他说:“原来清扫三四个蜂箱,差不多需要一天;改进后,半个小时可以解决问题。”
防胡蜂:他设计了一个隔离网,网孔大小以适合蜜蜂身子能进为宜,胡蜂身子过大,就被挡在了外面。
蜜蜂最怕农药,附近都是他自家的农田,全年不施农药,保证蜜蜂不受影响。田里的鱼儿也因此受益。
艰苦与乐趣并存
这里地处山区,手机信号差,上不了网。而且大路未通,只有羊肠小道。
刚从村里迁到山里来时,建鸡棚,搭木桥,筑田埂,杨俭一人干,独个扛160多根木头。时至今日,还是满手老茧。
雨雪天,他就在低矮的棚子里烤火、自学养殖方面的书籍。天气好,就在外面空地研究改进蜂箱,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装,这就是他闲暇时候的“事务”。
每天,杨俭都在养殖场转悠,厨房、卧室都在鸡棚里,与“鸡”为邻。开始,鸡粪异味刺鼻难闻,后来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味道。另外,他早上挑来的一担谷料只能供鸡群一天所用,天天要担料。卖出了鸡,也得手提肩挑才能弄出去。
艰苦的生活,并不缺少乐趣。每晚睡觉时,侧脸就可看到叽叽叫着的幼鸡,十分可爱。还有一次给鸡点数,少了一只母鸡,以为是被黄鼠狼叼走。一月后,母鸡居然带一窝小鸡回来了,原来母鸡躲在草丛中孵蛋去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5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