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不仅自己发家致富,也带领全村老百姓闯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在他的带领下,打造出了名副其实的“桃园之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在群众中树立了新一代东川“铜山人”的时代楷模。他就是现任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望厂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青。
敢为人先,当致富“领头雁”
望厂村地处汤丹镇以南,距镇政府5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全村共有502户15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11户1180人,是全区59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一直以来,望厂村主要以种植苞谷、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微薄,一直没有创出适合望厂村的产业发展路子。杨青成了村中第一个先行先试的致富“领头雁”。2012年,他率先在望厂村引进白花桃试种,但因缺乏经验和种植技术,第一年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二年,在吸取先前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外出嵩明等地学习种植技术,终于在第三个年头,让白花桃在望厂村小有名气,他本人也获利不少。2014年,杨青一家种植了35亩白花桃,第二年上市,实现经济收入8万元,在村里闯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为望厂村产业发展探索出了新方向,为下步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富不行,还得全村人都富,在杨青的带领下,村里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种植白花桃中来,望厂村把白花桃种植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2015年,全村380户种植白花桃1500余亩,实现挂果500余亩,产量350余吨,直接带动800余人就业。
乐于奉献,做致富开拓人
望厂村交通闭塞,仅有一条小路通向镇政府,且路面狭窄,通行条件不好。随着望厂村白花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不断增多,杨青既喜又愁,喜的是群众参与种植白花桃的积极性高涨,产业发展有了新方向,愁的是如何把白花桃从这个封闭的小山村里销售出去。
为了不挫伤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使群众在白花桃产业中收益,销路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结。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带头发展致富的步伐,为了找到销路,他努力探索,积极向镇区以外其他地方的种植基地学习销售模式。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后,成立了东川区望厂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逐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解决了白花桃的销路问题。2015年,全村350余吨白花桃实现创收8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打破了望厂村无集体经济的突破。
善于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杨青意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需要充实和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推动地方发展,他利用村内广播和流动岗哨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手段,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东川区汤丹镇望厂村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加强党建的重中之重来认识和实践。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学习、参加学习等方式,学习有关党的理论,学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先进思想,把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党员端正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开展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了“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正衣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素质,为望厂村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立足岗位,做履职的榜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青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意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号召,提出了为本村群众解决出行难、吃水难“两难”的主题实践活动,紧抓盘龙区对口帮扶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协调帮扶挂钩单位大箐和小炭房小组通组公路3000多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饮水困难的群众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在“城乡清洁”工程中,他发现村内主干道路虽然都通了,但个别群众公共环境卫生观念淡薄,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时有发生,他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有利时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带头,组织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打扫卫生,制定出台了村规民约,有效促进村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杨青说:“村级班子成员要办好望厂村的事情,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尤其是在村级班子成员的‘领头雁’作用,必须从自己做起。他处处以身作则,情系群众、严于律己,工作中兢兢业业,遵守党纪国法,依法办事,公道正派,班子团结,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集体,村内在其任职期间未发生过群体性事件。他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广大党员、群众,在他的引领下,望厂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5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