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药登记产品27000多个,大多集中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上,用在胡萝卜、空心菜和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上的登记产品缺乏。由此造成这部分作物“无药可用”,这涉及249种作物911个防治对象。
反观我国农药企业,尽管总数达2300多家,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每种农药产品平均销售额不到300万元,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6家。国内市场上的农药,大多是国外公司的创制产品或专利过期产品。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60多个,自主研发农药新品种36个,其中多数品种由于缺少研发经费不能完成正式登记试验。
新农药创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化学、生物学、剂型加工、农药安全评估等领域专家相互配合,这意味着大量的研发投入。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农药品种从研发到上市,大约需要耗时10年。
一方面农药企业自身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科研支持也有限。数据显示,国外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公司销售额的8%至10%,而我国农药企业,仅有少数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额的1%至2%。当前,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科研计划专项,都在为农药创制提供经费。但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累计在农药创制方面的投入仅约3亿元。这和发达国家动辄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有很大差距。
农药的储备、调集和施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设立农药科技专项资金,保障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引导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着力研发高效低毒农药。针对部分作物种植面积小,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农药研发和登记的情况,可以采取政府补助、试验协作、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这些小宗作物的用药问题。
我国农药行业一方面要解决作物用药的覆盖问题,另一方面农药企业要培育拳头产品。未来5年,可通过建立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药情况数据库,组织开展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相关试验、安全性评价、制定残留标准和使用技术规程,筛选一批符合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的农药产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2/hq_15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