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打造一个新品种有多难?


  耐盐碱植物研究,杨合同和生物所并不孤单。

  “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杨合同眼中的团队,是分别在山东东营、天津滨海以及河北地区的几支当地科研力量,“我们三个省市有着类似的需求,在研发上也相互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推进项目。”

  实际上,省际间的合作只是耐盐碱植物研究合作的一个侧面。

  在山东省内,生物所还与对耐盐碱植物颇有研究的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营市农科院结成了“联盟”,各自发挥优势,“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在耐盐碱植物理论方面优势突出,我们就吸取其理论精华”,这种捆绑式的创新加速了项目推进。

  当然,南澳大利亚农业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领域内的优势更让杨合同们的研究从一开始便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种耐盐碱植物,刚开始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外国专家就提供了很多思路,比如先种什么后种什么,才能避免走弯路?比如种某种植物具体如何操作?”利用私人关系,杨合同和生物所“物美价廉”地将澳大利亚技术引入国内,促使我国第一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成。

  在杨合同看来,建立起省内省外,国际合作的畅通渠道,科技部门的穿针引线不可获取,同时,更有后者在资金上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前后得到了科技部门六七百万的资金支持,这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的帮助。”在杨合同看来,“利用耐盐植物推动中澳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部分,在2007年由科技部立项,整合了黄河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盐渍地生态治理领域的科研优势团队,形成了紧密的环渤海盐渍地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构筑了耐盐植物国际研发平台。

  世界上最耐盐碱的椒样薄荷品种诞生

  2014年的春天带来了好消息。

  由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培育的“科院1号”椒样薄荷通过了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耐盐碱植物,一般仅能够在土壤含盐量低于3‰的地块中生长,该品种在土壤含盐量5‰的地块可以正常生长,在土壤含盐量8‰的地块仍然可以存活,而且抗寒耐涝,抗病虫害能力强,亩产可达500kg以上,是目前发现的最耐盐碱的椒样薄荷品种,经山东东营、河北唐海等滨海盐碱地3年以上连续种植,其性状表现稳定,是适宜环渤海盐碱地种植的新品种。”

  实际上,让杨合同们更看重的是“科院1号”的产业价值。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行业。”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2007年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椒样薄荷精油产量为3300吨,而椒样薄荷油的全球年需求量为6000吨,目前我国的产量不足100吨。而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椒样薄荷精售价在300—400元/公斤,按亩产精油8kg计算,在东营盐碱地种植“科院1号”椒样薄荷每亩可实现2000—3000元的效益,“这比种普通的棉花、水稻效益要好。”

  30亿元的产业化构想

  “这可是30亿元的产业链条。”

  眼下,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地区,一片以生产薄荷油为主的企业厂房正在建设中,这是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与当地合作的作品,“我们提供技术,他们负责市场”,按照杨合同的设想,这家即将成型的公司产品,“不仅仅是薄荷精油,还有多糖、天然防腐剂、生物有机肥等产品。”

  对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来说,将科研产品做成市场商品,有成功案例可循。之前,该所将自主产品——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做到了每年600万元的市场规模。

  眼下,这个有志于在科研产业化走得更远的研究所正复制生物传感器的产业化成功之路:将当地的农民吸引过来种植,以这家公司为主体将“科院1号”打造出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而他们更深层次的抱负,在于为黄河三角洲农业发展不断提供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带动100万亩盐碱土地开发,形成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盐碱农业产业及耐盐植物深加工特色产业,为其他耐盐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及创新利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薄荷 种质 产业化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