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打造一个新品种有多难?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的实验室里,一株株薄荷幼苗到了长势旺盛的季节,绿油油的叶片,努力向左右伸展——这并不是普通的薄荷苗。“这种新培育的椒样薄荷属于耐盐碱植物,它不但可以提取椒样薄荷精油,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上广为应用,还可将原来的盐碱地改造成能生长棉花和粮食作物的农田。”十年时间,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所长杨合同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熬”制出世界首粒耐盐碱的薄荷种子。

  打造一个新品种有多难?农业科研基础是必须的,其中涉及深入地植物、土壤研究;而耐盐碱植物研究又需要全球化的种质资源;时间如同磁石,在吸取科研精力的同时,也吸入大量的科研资金;但新品种并不着急面试,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它总需要人们找一点点运气和偶然。

  你何不研究一下耐盐碱植物?

  偶然的一次点题,成为杨合同十年耐盐碱薄荷研究的起点,直到今天想来,他还坚持认为:这是一次“巧合”。

  2004年在山东省内一次科技交流会上,杨合同遇到了时任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的翟鲁宁,两人的一番对话让他印象深刻:“杨所长最近忙什么呢?”“在做手头的课题。”“现在咱们省黄河三角洲地区充斥着大片大片的盐碱地,你何不研究一下耐盐碱植物?”

  其时,翟鲁宁刚刚结束对澳大利亚的公务考察,澳洲的耐盐碱植物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本国亟待解决的头号环境难题,澳大利亚国内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有沦为盐碱地的风险。这促使其不断加紧培育盐碱地作物的步伐,以期能将不毛之地变成高产作物区,使该国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翟鲁宁对杨合同的这番话,对应的另一背景是杨合同的阅历。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毕业的杨合同,曾于1998—1999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水土所,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工作。这使他向澳大利亚“取经”有着巨大的人脉优势。

  一次偶然的对话,成为杨合同和同事们进入陌生的耐盐碱植物研究的开始。

  挑战世界难题?20年后再说吧

  耐盐碱植物研究,并没有看上去如此简单。

  按照含盐量不同,盐碱地可分为三类:千分之三的含盐量为轻度盐碱地,一般只适合棉花作物;千分之五含盐量为中度盐碱地,“一般什么都不能种”;而千分之八的含盐量为重度盐碱地,几乎寸草不生。

  杨合同和同事们的研究课题,就是挑战“一般什么都不能种”和“寸草不生”的中重度盐碱地,要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绿洲,更重要的是要让近千万亩的黄河盐碱地产生效益,并且可持续发展。

  在山东省层面,耐盐碱植物研究也有着现实必要性。两个月前,山东省政府通报的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人均耕地1.2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草地较第一次调查减少242万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盐碱化导致的草地退化。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有700多万亩接近荒芜的盐碱地,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其综合效益不可限量。

  这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挑战。有专家甚至“奉劝”杨合同,“你做这个东西很酷,但不现实,20年后再说吧。”

  但杨合同和同事们却不这样认为。

   从传统“土”方法中寻求智慧

  盐渍地上寸草不生?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的试验田里,盐渍地上照样能开出花朵。这是2010年,我国第一个以耐盐植物为主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建成。该数据库涵盖了自1953年以来世界上各相关研究单位公开发表的耐盐植物信息,涉及99638个分类种。

  在盐碱地上“种”植物,需要从传统“土”方法中寻求智慧。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成,为耐盐植物育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提供所需种质资源。“它就像一家银行,里面充满各种各样的植物资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取出适合条件的试种,然后一一排除。”

  这种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成百上千植物,一一种到实验室和基地中,然后观察其成长,再做排除法,需要极大的耐心。

  一年,两年,五年,从上千种到几百种再到几十种,这群执着的人最终发现薄荷,确切的说是椒样薄荷“最实用”,“在盐碱地中,普通薄荷都不能生长,但椒样薄荷可以。”

  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发现。

  省内,省外,国际合作,缺一不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薄荷 种质 产业化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