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致富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在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水营村有一位“当代愚公”,他就是53岁的“产业支书”朱启亮。

    这个村支书不好干。生活着2700余名村民的水营村位于峡谷地带,沟壑纵横,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村里以种植包谷、洋芋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早年做过生意的朱启亮思想活络,他因地制宜,利用水营村有较低海拔和广袤牧场的优势,提出发展核桃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金钟核桃远近闻名,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水营村种出好核桃不愁没销路。2005年,朱启亮带领部分村民种植500余亩核桃苗,2008年挂果后,满怀丰收喜悦的他又种植了第二批核桃林。在他和村民的努力下,核桃的质量与产量不断提高。2012年,朱启亮将核桃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黄金果”,在全村推广。如今,2000亩核桃经果林在水营村文昌河畔枝繁叶茂,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一片绿荫。

    除了种植核桃,他还积极动员村民发展畜牧业。朱启亮身体力行,自己喂养了5头牛,村里20多户人家养了超过10头,另有10多家养羊超过50只,养羊大户朱国尔更是饲养了上百只山羊。“比起种植包谷、洋芋,现在种植的核桃,每亩能增收1000元左右。而发展畜牧业又为这些村民带来了每年上万元的收入。”朱启亮对这个成绩十分满意,但并不满足。他三措并举,又利用村里茂密的竹林发展起传统竹编工艺。“我的目标是到2018年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要想甩掉贫困村的帽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交通是个大问题。水营村大洼组到坪子组之间,有7公里的山路一直没有打通毛路,村民出行都要贴着悬崖峭壁走。

    2012年初,朱启亮把大洼组的村民召集起来,决定自己动手,打出这条“幸福路”。说干就干,村民扛着锄头、钢钎、撮箕投入到修路的热潮中,农用拖拉机成为运输石料的交通工具。水营村发挥愚公精神修路的故事传遍金钟镇,政府部门伸出援手,提供炸药等物资。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后,他们终于凿通了7公里的山路。这期间,朱启亮始终坚守在修路一线,任务繁重时就吃住在山上,甚至创下了连续27天不下山的纪录。

    这已经不是朱启亮第一次修路了。他还曾带着村民挖通从水营村到文昌小学的3公里通村路,以方便孩子们上下学。路修好了,朱启亮最牵挂的就是在文昌河上再修一座通村的桥。

    “文昌河不深,但河上没有桥,河水上涨,孩子们通行危险,就无法上学。”这是朱启亮的心病。以前,他常常背着孩子们渡河,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2012年2月8日,在朱启亮的争取下,由威宁交通局投资30余万元的水营村大桥正式动工。几个月后,一座长20米、宽7米的大桥在“老过口”处建成,彻底解决了水营村几代人过河难,特别是小学生上学过河难的问题。

    “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当一天村支书,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这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了15年村干部的朱启亮没有懈怠,过往的治村经验反而让他的脚步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金钟 山羊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