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路村位于岔河镇南部,与新区最高峰——乌箐山毗邻,森林覆盖率高,一年四季风景秀美。下辖6个村民组,总人口1209人,聚居汉、彝、苗等多个民族,全村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亩,以烤烟为主要经济产业。
发路村现有贫困户85户239人,村两委为啃下“硬骨头”,通过大量走访调查研究和精准识别,决定先从产业上让群众摆脱贫困。将85户贫困户分门别类进行精准扶贫,其中产业扶贫户41户(冬荪种植扶贫21户、猕猴桃种植扶贫20户),财政兜底扶贫30户,易地扶贫搬迁3户,生态畜牧业扶贫12户。
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 帮助群众脱贫
由于全村森林覆盖率高,中高海拔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冬荪和猕猴桃种植,近年来,在岔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积极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目前,发路村有野生猕猴桃近7000亩,年产量40万斤,得天独厚的野生猕猴桃是上天赐予发路村村民的一块绿宝石,在大力倡导保护现存的野生猕猴桃的情况下,岔河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村民上山采摘野生猕猴桃,利用现有资源帮助群众脱贫。
发路村野生猕猴桃主要在海子、五台山一带最为集中,面积最广阔。发路村的广大百姓,一到猕猴桃成熟季节,都要从繁忙的农活中抽出时间,上山采摘。只花劳力,不花成本,给当地百姓带来一笔不小收入。
据发路村四组村民程洪介绍,到成熟季节,只要上山,总能满载而归。去年他家采摘了5000余斤,获得收入近10000余元;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采摘300左右斤。白天采摘回来,晚上再加班进行分拣,大小分装后,到赶场天再用马驮或找车运输到岔河镇及周边集镇上进行销售,最高的时候卖到每斤2.5元。
程洪说:“野生猕猴桃采摘变卖是无本收入,如果不种烤烟,时间充足的人家,可以采摘10000斤左右。按今年的市场价计算,可以获利20000余元。”
发路村的猕猴桃除在岔河镇周边集镇销售外,主要销往毕节和水城,谢华说:“猕猴桃成熟期有5个月左右,采摘高峰期大约可以持续2个月左右,可以先摘大的、再摘小的。在集镇上,去年每袋(80斤)可以卖180元,经销商拿到毕节的市场,最高时每斤可以卖到8元,最低也可以卖10元3斤。如果能进一步加以保护,让原始资源得到有效发展,再进行罐头、饮料等深加工,那将是岔河镇发路村的一笔大财富。”
谢华说:从岔河销往朱昌集镇上的猕猴桃每年有40万斤左右,发路村现有1209人,每年就猕猴桃一项人均可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
据了解,为保护野生猕猴桃这一珍稀农业野生植物,国家把野生猕猴桃列入《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作为重点野生植物资源之一加以保护。
发展猕猴桃种植 实现农民增收
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等,市场前景广阔。
岔河镇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农业板块经济规划,积极发展广大村民种植猕猴桃。2015年发动村民种植猕猴桃400亩,引种的中华猕猴桃个体肥大、肉厚、口感好、营养高,长势良好,近段时间以来,村民们正准备搭T字架,让猕猴桃上架。在去年种植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种植猕猴桃600亩,争取全村种植户达到90户(其中贫困户20户),面积达到1000亩,两年后发路村种植的猕猴桃将陆续挂果。
培养冬荪种植 唱响致富变奏曲
走进发路村,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低洼地里,一行行密密麻麻像鸡蛋一样的东西映入眼帘,这是发路村党支部书记谢华引进种植成功的冬荪。
由于地理条件适宜冬荪种植,发路村党支部书记谢华近年来通过反复研究和外出考察,终于在去年试种冬荪成功。谢华说:“我种植的5亩冬荪,亩产80-100斤,每斤280元左右,亩产达2万元以上,实现产值10万元以上,实现纯利润6万元,而且种一季管三年,第二三年不用任何投入。”据谢华介绍,他种植的冬荪远销新疆、河南、四川等地,由于种植面积少,产量少,供不应求。
看到谢华种植冬荪成功,收获了第一桶金,大部分群众都想尝试,但冬荪种植第一年投入较高,每亩需投入6000元左右,对于大部分贫困户来说,这么大的投入,只有望而却步。谢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