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鲜宅配的最后一公里,本身不但蕴含着非常大的市场前景,而且也能为整个生鲜宅配市场松绑,减轻生鲜宅配企业的物流压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合理分工。
梳理了和业内交流的一些成果,总结为六种方式:
第一种,配送到户。
这是最常规的方式,但是成本最高。一般企业采用的是“面包车+一个司机一个配送员”的搭配方式,如果全城去送,基本上一天只能送十几二十单,平均每单的成本非常高。
有两种情况相对会减轻一些,一种是三四线城市,新住区相对比较集中,整个城区也不大,用“一个三轮电动车和一个配送员”就可以送到,另一种就是会员地址比较集中,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集中配送,也能很大程度降低配送成本。
第二种,自建配送分站。
在大城市的各个城区或区域设立分站,统仓到分站之间用大型冷链车,分站到用户之间采用“电动车+配送员”的标配(类似快递)。这种模式的前提,会员数量呈规模或有足够大的投资去支撑体系的运作。
第三种,直营便利店的合作。
在原有连锁便利店的零售基础上,增加服务项目,就像顺丰在许多便利店进行加盟设点一样,作为用户自提点。但说实话,除非是自有连锁便利店,或者是加盟品牌知名度够大,否则合作难度有点大。不过对于国内基本都亏损的连锁便利系统来说,这倒是延伸发展的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
第四种,社区店加盟。
社区杂货店,或者是小型菜店,一般以夫妻店为主,其本身的盈利模式比较简单。以一个冷藏设备的硬件植入社区店,邀请其加盟,在每一单的快递收入上与店主进行分成,也可以邀请店主提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
如果是长期经营的店主,基本和社区人都是认识的,这样更方便进行服务;收货人的自提行为,也能增加来店的人流量。
但这个模式需要比较强大的公关能力,因为面对的是多而小的个体,需求各不相同;而且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比较大。后期确实可以形成一定的整合力。
第五种,智能快递箱。
这个产品在全国推广得非常快,几家大型快递公司都开始与这个系统进行合作,因为确实给快递业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社区物业也非常欢迎,不但硬件的入驻会给物业带来收入,而且也减轻了物业的服务压力。
这个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用银行里专门给公司财务取对账单的机器,淘汰掉小区信箱。
有朋友在后台说,这个东西离真正的生鲜物流还远着呢!我觉得不然。其实现在小型的冷链设备技术是成熟的,完全有可能在后期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而且,现在许多生鲜宅配商都用可循环使用的小型保温箱,除非是大热天里送蔬菜,一般情况普通的智能快递箱也能应对。
从这个层面上看,国内做冷鲜设备的公司,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占领终端的机会?!
第六种,消费者打包。
这是一种成本最低,但是对操作难度最大的办法。简单说,就是培养某个社区的食材意见领袖(比较吃得开的家庭主妇),然后由她组织社区内的会员统一采购,配送员只需把产品送到该人家中或指定地点,然后委托她召集会员自提。
当然,这里面需要设置合理的利益激励机制,但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模式能让邻里关系变得更融洽,会员更有归属感(既归属于你的品牌,也归属于她的小社群),而意见领袖要的更多其实是作为“领袖”的自豪感。
堂主:建这样的社群,建议以带小孩的奶奶或妈妈入手,因为他们是家庭食材的主导者,每天闲适在家带孩子,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敏感,又因为孩子容易与邻里走得更近。
(你没发现吗,有孩子的陌生家庭之间的邻里关系也会很融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