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化隆县黄河岸边,一排排虹鳟鱼、金樽鱼的养殖网箱随波荡漾……
这是青海省互助县的专业作物种植区域,这里每年出产的荷兰豆、西兰花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有的还远销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如果你有机会到青海省农村走一走,会发现很多村镇都有了自己的品牌:互助县的“蘑菇村”、“西红柿村”,大通县的“食用菌村”,循化县的“刺绣村”,湟中县的“豆苗村”“西兰花村”。目前,青海省已建成了近七百个特色专业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设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也已成为支撑“一村一品”建设的重要内容。
马占青是青海省化隆县群科镇向东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多少年和土地相伴,春天犁地种植、秋天拉车贩卖马铃薯的他,或许从没想过:有一天,他可以在村旁的黄河岸边,当一名养鱼专业户。
“记:你这个场地有多少只网箱?
马:五十二。
记:一共五十二个网箱,每个网箱的占地面积有多少?
马:一个网箱是三十六个平米。
记:哦,现在养殖的品种都有哪些?
马:红樽鱼,金樽鱼。
记:每一个网箱大概可以养殖多少尾鱼?
马:两千到两千五。”
每一只网箱就有两千到两千五尾鱼,这么算下来,马占青养殖的五十二只网箱,总共有十万四千尾鱼。马占青说,自己一开始也是碰到了不少困难,是化隆县水产站给了他们指导技术。
化隆县农业局水产站的站长李建忠一边在网箱养殖场地忙碌,一边介绍说:“这个鱼场是去年八月份建起来的,建起来需要我们去支持,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指导离不开我们。我们化隆县水产站主要是负责化隆县水产养殖各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给他们指导性地提出我们的建议,根据我们的实施方案严格实施。经过几个月的养殖以后,每尾鱼已经长到六两到七两,个别的已经达到一斤,长到一斤二的时候,就可以销售了。”
养鱼在青海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马老板应该说是走在了前头。李建忠说,在他们的技术指导下,估计大概两年,养殖户投入的本钱就能收回。
近年来,青海当地的特色专业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村镇拥有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而与此同时,青海农牧民的观念、意识也在不断转变和进步。
青海省互助县西山根村党支部书记雷有威说:“在青海互助县来说,荷兰豆就我们西山村(在种植),现在我们老百姓的观念也转变了,前几年就是男人们打个工,女人们就农闲的时候家里做个针线活儿。现在观念转变了,女人们就不做针线活了,一双鞋出去也就二十多块钱,他种荷兰豆一天就能赚一百多元钱,所以等于一天就能卖五双鞋,我们老百姓都非常认可,荷兰豆就是我们西山根非常好的一个品牌。”
近年来,青海积极培育壮大设施农牧业专业村和主导产品,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与设施农业建设相结合,与规模养殖项目相结合,与调整特色农牧业产业结构项目建设相结合,在河湟流域优势产区集中培育了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涌现了一批蔬菜、特色果品、养殖和手工制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村。通过持续的典型专业村的放大示范效应,壮大农村牧区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加快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一村一品”新格局。
青海省农牧厅产业化指导处段海军:“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建设是我省发展特色农牧业的一个基础。也是农民们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青海专业特色村达到近700个,一村一品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农牧民的增收。”
最近,农业部认定了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韦家庄村、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石乃亥村、乐都县共和乡大庄村、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马家村和都兰县宗加镇六个村镇为国家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这从一个侧面,对青海省发展一村一品做出了肯定。下一步,青海省将继续以特色蔬菜、名优果品、食用菌、中藏药等农作物为主,同时兼顾特色养殖业和手工制造、民间工艺、民族刺绣等非农产业,在全省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通过典型专业村的放大示范效应,壮大农村牧区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加快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一村一品新格局。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4/hq_14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