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让每一户果农都增收致富


  总工程师、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的专家周士龙,不仅在业务上为果树、为果农殚精竭虑、流汗流血,还在拔尖人才的引进上不断立功,先后从外省将5名高级、中级科技人才引进到平谷,邢主任曾夸奖他说:“你引进的人才真叫棒,你是果办的伯乐。”

  ……

  果品办成立20年来,凡是主要的工作、紧急的工作、为难的工作都是党员冲在前。为加快果品产业发展,果品办实行了科技人员包乡镇制度,9名包乡镇组长均是党员。为了抓好大桃精品战略实施,他们示范推广了22项桃树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总结推广了9项大桃增甜提质关键技术。为了让广大果农掌握这些技术,他们天天到各村宣传发动,白天指导技术、抓培训,晚上开碰头会,解决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每天工作都在10几个小时以上,从无怨言。他们知道,靠打电话、发文件是完成不好工作任务的。

  多年来的果办精神感染着每位新人、感动着每位新人,也使他们自觉地迅速成为了“果办人”。

  2007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果树专业的研究生、共产党员关伟,到果办上班头一天就和大家一起工作了19个小时:早晨四点钟集体下乡,晚上十一点开完总结汇报会。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知识,还能迅速按农民思路开展工作。很快他就担任了平原组组长职务。平原地带,土、肥、水条件比较好,致使有些桃园出现郁闭,果实着色不好,很难实现高效益。于是他想推广隔株间伐、隔行间伐技术,可一听说要锯枝砍树,又没有果农愿意干了。为此吃不好、睡不好的关伟,灵机一动,用开玩笑的口吻“磨”起了一位村书记:“您是书记,您得带头呀?”、“您要是不反对,我准备明天在您家果树地开现场会了。”当锯完2亩示范园的时候,把书记心疼得住院去了。当同样的2亩地,由原来的6000元增收到16000元的时候,书记笑得合不拢嘴了,全村人都积极地找关伟来了,新技术在平原片迅速推广开来。

  共产党员田顺宝,是夏各庄管片的技术员。在抓大桃增甜示范园的工作中,他那遇到了一个不是技术的难题:在他辖区内,有一户新组合的家庭,双方都还背负着外债,根本支付不起20亩桃园需要投入的资金。但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也企盼着通过增甜提质来达到增收,好改变一下家庭经济状况。老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和老伴商量好之后,老田从自己家里拿出了一万六千元钱,给予垫资,解决了果农的燃眉之急。因为工程质量高,主管此项工作的副区长带队还在他家果园开了现场会。当知道老田也并不富裕,那家果农说:“太感谢您了,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朴实的老田说:“这是我愿意做的。”

  共产党员、果树科科长闫凤姣在刚刚过去的“七·一”被评选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果品办是个有着40余人的集体,这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一个赢得了太多荣誉的集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都有着讲不完的感人故事,他们都是一颗颗闪光的珍珠。是果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根红线,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这项链是华美的,更是朴实的!

  不断富裕起来的广大果农,编了个顺口溜,来表达他们的心声:有难事找果办,山沟里找最方便;果办人讲实干,整天围咱果农转;果办人做示范,出的招数最灵验;谢果办最难办,想送果时人不见;夸果办赞果办,心系果农做贡献。

  “遇见困难,别人能克服,我也能。对于工作,只有完成”、“因为个人私事,影响了工作,在果办是最没面子的事”、“让每一户果农都增收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果办人常说的三句话。100多面果农送来的锦旗,充分说明了果办人是说不完的,果办人为民服务的事迹是道不尽的。二十年来,果办人就是这样默默无求的进取着、拼搏着、奉献着,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共产党人的创先争优、诠释着奋力赶超加快发展、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总结 平原 珍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