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黔江区高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09年全区农村公路通村通达率达到100%,区内交通实现了量的突破。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又开始追求质的飞跃,在已实现通村通达的基础上开展“村通畅”工程,进一步提高路面质量,推动城乡统筹。“十二五”期间,将实现“通村通畅”100%。
在通达的基础上追求通畅
濯水镇桐木村是一个“山高路远”的典型村。由于早期建设条件的限制,村民要到濯水镇上走个亲戚、赶个集,都极为不便。为满足群众的需求,这条路的修建被正式列入规划,并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初,桐木村道在众多期盼中正式通车。这条“悬挂”在山腰上的村道长约12公里,把桐木村与濯水集镇直接相连,解决了该村群众的出行难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村通达” 是指按照泥碎路面标准到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实现通达,“通村通畅” 则是指油路或水泥路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黔江区在2009年实现通村通达目标后,一方面推进“村通畅”工作,搞好路面的升级,另一方面还在村道范围之外,按照择优立项的原则,更深入地进行了村级道路的修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全力组织实施村道路硬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区400多公里“村通畅”目标,2011年,首先要完成20个村,100多公里道路通畅的任务。
据悉,过去5年,黔江区投入了5个亿来建设农村公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组织实施,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279公里,其中,铺筑沥青(水泥)路42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路基851公里。目前,全区已实现通乡通畅率100%,通村通达率100%,通村通畅率50%的阶段性目标。
村道路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对广大的黔江农民而言,过去翻山越岭赶场、进城的一页早已经翻了过去,再偏远的乡镇也能坐车到达,生活质量和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而交通便利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改变,同时还带来了生产发展的机会。 据黔江区交委建设管理科负责人说,全区在农村道路的范畴之外,更是有意识地择优修建类似 “烤烟路、扶贫路”。旨在通过交通上的优势拉动实现产业效益的升级、带领群众走出大山、大盖,走上致富道路。
“全靠这条路,我今年又可以多种100多亩烤烟。”石家镇火石垭村的马学全高兴地说,就在去年年底,他发现了一块种烟适宜区,有近200亩,自己也有意用这块地扩大种烟规模,增加收入。各种条件都齐备了,就是交通没解决。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得知此事,立刻着手援助,最终新建成了1.5公里的“烤烟路”,把这块大面积的种烟适宜区和该镇的运输网络连接起来。眼下,马学全正在翻地、整地,准备今年在烤烟上大干一场。
据了解,石家镇作为黔江区发展烤烟的重点区域之一,村道路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因素。经过过去几年的大力投入,目前,该镇不但实现了“通村通达”,还实现了“村组通达”、“组组通达”。交通的便利,直接推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让不少农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与火石垭村道相似,水市乡的村道路、村组路也是条条“致富路”。2009年,从水市乡到阿蓬江镇麒麟村的道路实现了硬化,这条有名的“烤烟路”变得更加忙碌,烟农的农用车开得更加平稳、安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