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县瓦斜乡永吉村,站在鑫鑫果业公司二层楼上,隔窗远望,平展展的原野里苹果树一片连着一片。走进果园大户、村党支部书记李广凯家的8亩果园,李广凯从附近村请来的10位农民钟点工正在为果树施肥。李广凯对笔者说:“我们村现有果园1750亩,其中挂果果园1050亩;有5亩以上优质丰产果园科技示范户11户、果品经纪人11名、大小果库133座。从2005年起苹果年均产值30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586元,让全村65%的百姓靠苹果住进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的的小康农宅,腰里别上了手机,出行骑上了摩托车……”他还说:“我们村党支部在组织引领村民持续开发苹果产业中,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邀请果树专家定期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果农进行绿色苹果生产,在广州、成都等城市设立销售网点,苹果远销国内外市场,使村民不断从中受益。”
“据粗略统计,今年我村苹果产量为150万公斤,收入330万元左右,人均接近3000元。”该村中组村民小组
党员、金桥果业合作社理事、优质丰产果园科技示范户王广林兴奋地对笔者说:“去年,全村苹果产量达到100万公斤,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586元。”
“光我家就栽了10亩果树,去年产了2.52万公斤苹果,卖了6万多块钱。”李广峰是永吉村为数不多的早期栽植、早期受益的果园经营大户之一,又是村里一位在果农中颇有名望的果经纪人。他除了经营他家果园,还帮村里及邻村果农联系销路,推销苹果,仅此年额外增加收入三万多元。另一名果经纪贺自俊还在村里建有果库,容量150立方米,可储存6.5万公斤苹果,增值5万余元。他说:“我们乡刘坳村农民刘生宁看准了我们村苹果发展前景,去年投资600多万元在我们村建成了一座现代化贮藏苹果的气调库———鑫鑫果业公司,今年我改在我家果库里贮藏苹果为给鑫鑫果业公司贩运贮藏苹果,收入要比自己贮藏高!”
永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79户,1160口人,耕地面积2880亩,其中适宜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的原地面积2100亩,已种植红富士苹果1750亩,占到全村适宜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耕地总面积的83.33%。该村地处西峰区东南部的宁县瓦斜原腹地,宁文公路穿村而过,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栽植色鲜泽亮、味儿香甜,耐贮藏,又耐运输的优质红富士苹果。
苹果在永吉村已有16年的栽培历史。1992年,苹果在永吉村落户,到上世纪90年代末,全村发展到850亩。但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情况大致相同,2001至2002年,永吉人经受了苹果市场价格跌落,因苹果品质提升艰难困苦,果不优质,园不丰产,苹果卖不出去。部分村民曾含泪砍树,全村仅存650余亩。2005年,当地苹果经销商在村党支部引导下,组织果农成立村农民果业合作社,一边带领果农外出山东烟台苹果基地观摩考察,引智取经,提高优果经营水平、提升苹果品质,一边开拓广州、成都等果品市场,引来外地果商与村里果农签订保底价收购苹果合同,苹果价格开始回升,精明的永吉人当年就发展了350亩苹果,此后不断发展壮大,使苹果已发展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该村因此先后被县乡命名为“千亩优质苹果基地科技种植示范村”、“全县优质苗木基地”,成了全县率先种植苹果的典范,村民们也尝到了种植苹果的甜头。
2005年5月,永吉村农民果业合作社成立了,标志着该村苹果产业步入了科技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快车道。合作社以“科技引导,专家参与;自愿参加,民主管理;上联市场,下为农民;全程服务,效益共享”为服务宗旨,以西北农林大学和陕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把提升果品品质、贮藏、加工、反季节销售果品作为村民致富增收的突破点,从产前、产中、产后为果农提供“一条龙”服务,推助全村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果农增收空间。
在西北农林大学及市县果树专家定广凯等指导下,合作社每年定期对农民进行苹果绿色无公害生产、预防病虫害知识的普及和苹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工作,并积极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条,实现苹果的增产增收。同时,全社108户社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使现有苹果园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优质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全市建成了千亩绿色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不仅与鑫鑫果业公司、绿丰公司等当地果品加工、贮藏、经销企业签订了长期保价收购协议,还将苹果远销到广州、香港及四川、吉林等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