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清远市阳山县黄竹村种果种出“致富经”


  黄竹村位于阳山县阳城镇东南部,稍显偏僻。我们从县城驱车约十分钟,路过漫山遍野翠绿的砂糖桔树,来到巴掌大的村委会院子里。一辆火红色的小轿车首先窜入眼帘,大伙儿介绍,这是村委会妇女主任陈晓懿的“果车”,她总共承包了100亩山头种植砂糖桔,还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奔小康。如今,村里通过种植砂糖桔致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纷纷加入了“有车一族”。这些自购的农用车、轿车,通通称为“果车”。

  黄竹村是阳山县委书记温湛滨的挂扶点。几年前,该村还是全省贫困村之一,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共2165人。但最近三年,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了,靠的正是小小砂糖桔。黄竹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利用本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以及土质、水源、气候均十分适合种植砂糖桔的有利条件,发展种养业。至2010年底,全村开发丘陵山地种有优质砂糖桔3200亩,人均1.5亩,砂糖桔年产总值1286万元。村民还在阳山县科协的指导下,实施“猪———沼———果”的生产模式,即在果园建猪舍养猪,猪粪尿入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米来增肥果园,达到少施化肥提高水果品质和增产的目的。目前,村里养300头猪以上的养殖大户有7户,猪的年出栏量达10000头,鸡的出栏量达120000只。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3万元,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如今,黄竹辖区内凡是有果场的地方,都有猪场、鸡场、鱼塘,基本形成了山青果绿、水秀禽欢的立体农业生物园,并因此被评为全县“立体种养”示范村。

  交谈中,村支书何和不忘向我们推销起黄竹村的砂糖桔来。除了果质鲜美,口感细腻之外,“果皮厚,耐贮存,经过去马来西亚途中的15天还很新鲜!”他说。2003、200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砂糖桔的黄竹村,七、八年后的今天恰好进入“丰产期”,预计今年产量还会比去年翻番。“今后要继续加大种养业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种养业的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信息外传和传入市场信息力度,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以生产无公害产品和有机食品作为短期和长期目标。”对于未来发展,黄竹村有着清晰的目标。

  合作社解决柑桔技术销路问题

  黄竹村的砂糖桔主要销往省内、国内北方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在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会上,以黄竹砂糖桔为主的粤峰牌砂糖桔荣获“中华名果”称号。事实上,这里的砂糖桔并非一开始就广为外界所知。得益于2007年6月成立的柑桔专业合作社(2010年更名为“黄竹为民柑桔专业合作社”),这里的“中华名果”才闻名遐迩。这个组织是由种植砂糖桔、冰糖桔的农户自愿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有入社社员224户,其中贫困户17户,社员种植水果面积1650亩。合作社在生产发展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化经营。在县科协的支持下,合作社为社员做好砂糖桔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服务,聘请省、市、县、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让桔农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效果好,同时经常带队到外地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水果销售实行统一管理,外地客商到本社购果,按照预订价格把款汇入合作社银行账户,再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果农剪果,派人把好质量关,统一包装上车、代发果款。2010年,合作社为果农统一销售水果200多万斤,代发现金600多万元,社员户均收入26800多元。多年来,合作社的诚信服务得到了外地客商的一致公认,每年柑桔成熟前一个月,订单已基本销售完。

  大户带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竹村充分利用县扶贫办提供的帮扶资金和“大户带小户”的发展资金,通过合作社带动全村村民,大户带动小户致富奔康。从2007年开始,黄竹村的大户逐渐多了起来,增收也明显加速。先富起来的大户,在村支部的组织下对贫困户实行“捆绑式”扶贫,带领贫困户加入到种养行列中来,并慢慢引导他们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黄竹村还非常重视信息技术通道的建设,开通了广东省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和农信通,丰富村民的种养知识,解决他们种养技术和产品销售问题。200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砂糖桔产品销售遭遇“寒潮”,果农一时陷入恐慌之中。为了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党员干部深入到果农家中,一方面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组织果农联系车辆,争取主动,并组织他们前往四会柑桔市场,使黄竹村约4000吨的水果在当年春节前全部销售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柑桔 气候 化肥 青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