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24年念念不忘 赵德柱洋芋叫响


  “不打塘,咋个种洋芋嘛”,面对农户的质疑,赵德柱自己掏了160元钱让范家新屯村的一家农户用新方法种下了马铃薯(洋芋),几个月后,产量不仅增加了一倍多,而且几乎没有腐烂坏掉的洋芋,赵德柱会心的笑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二十余载,农业局土肥站的赵德柱扎根在曲靖马龙县这片红土地上,与农户同吃同住,潜心研究出了高隆种植、旱季作物种植、万寿菊废水污染处理、高原特色农业、马铃薯新品选育等多项科技成果,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说起赵德柱的故事,当地的老百姓更愿意把他和洋芋联系在一起。

  2003年的秋天,马龙县月望乡种的上百亩洋芋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老百姓都期盼着有个好收成,可辛辛苦苦把洋芋从地里刨出来一看,心就凉了半截儿,好多洋芋都腐烂生病了,称量一算,100公斤有差不多15公斤的病坏洋芋。

  黄腐病、青枯病是洋芋种植常见的问题,也困扰了以耕作为生的老百姓多年,从2004年起,赵德柱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他发现,要最大限度防止这种病害发生,控制泥土的水分非常重要,从深挖30公分,到25公分、15公分、10公分,他抓紧每年小春、大春时节进行试验,4年后,赵德柱研发出了浅种洋芋的方式。

  和传统相比,这种浅种的方式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可。2008年底,赵德柱把这种新的种植方式带到马龙县纳章进行推广,“不打塘,咋个种洋芋嘛”,当时,许多农户都不敢轻易冒险尝试,他们认为,洋芋种得深收成才会好。顶着压力,赵德柱在纳章村的300亩农田上进行试种,刚开始,田间地头的洋芋苗很瘦弱,一时间议论纷纷,搞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整整半年,他都守在这片土地上。

  成功,他似乎已经十拿九稳。收获洋芋的那天,全村人都来看,比过年那会儿还热闹,当一个个光滑个大的红皮洋芋从泥土里翻滚出来时,村民们惊呆了,不仅产量翻番,而且几乎一个坏掉的洋芋都没有。很快,浅种洋芋的方式在马龙全县推广,推广面积10.03万亩,新增总产量约4028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417万元,品种好,产量高,农民种植洋芋的积极性格外高涨,来自广东、广西以及云南本地土豆加工厂的订单源源不断。

  对旱季作物种植方法的研究,十年前,他就一直坚持在做。最近几年,云南连年干旱,农民种植洋芋的产量大幅下降,2011年赵德柱把旱季作物节水项目纳入科研攻关重点项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他把自创的“高垄种植”方法应用于洋芋种植,据测算,一亩农田种用普通的种植方式需要450吨水,改良后,每亩可以节约100吨水,在干旱季节里,高垄种植方式要比原来增产10%至15%。

  每一项科研成果,赵德柱都参与了推广工作。为了让农户亲身体验新的种植方法,在马龙县月望乡范家新屯村,赵德柱自己掏了160元钱交给一家农户,把地里的麦子改种了洋芋,高产量、品质好的收成,当地农民把他当成自家“兄弟”。如今,新范家新屯村的洋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亩,全村有140多户农户种植洋芋。

  “我们种地的本事都是赵兄弟教出来的”,旧县镇杨梅沟的赵兴文感触颇深,他说,原来种洋芋都要打塘人工种植,费时又费力,几年前,赵兄弟来到村里推广新技术,跟我们一起吃一起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耐心的辅导,教我们新的科学种植方法,现在,一亩能产洋芋2吨,收成好了,家里也盖起了新房。

  2009年,赵德柱带着科研小组攻克万寿菊废水污染的课题。万寿菊初加工后的废水对庄家的破坏力极大,废水处理也成了当地环境污染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发现废水对庄家的破坏力是因为发酵不完全引起的,这让他又联想到农家肥的使用方法,随后,进行了数次发酵菌试验、石灰水中和调节试验,2010年,他成功的将废水变成肥水,如今,马龙县区域内每年处理肥水8000吨,很多果园农庄使用肥水灌溉果园,变废为宝。

  多年来,赵德柱还参与了薯类选育工作。用7年的时间成功培育了菜用型高产马铃薯“合作3810”,并在全省推广。他主持的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效果显著,减少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降低了化肥对土壤的破坏。2012年,他还主持完成了马龙县大坝塘片区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我们农科人员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我们的技术真正让农民增收致富”,24年,赵德柱一直在基层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即使他担任了土肥站站长,大部分时间都扎根在农村田间地头,参与科研和技术培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万寿菊 马铃薯 田间地头 干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