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生态项目开路 绿色产业先行


  2012年以来,山东省夏津县强化生态优势,坚持“以生态项目开路、让绿色产业先行”理念,通过实施传统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和“两区同建”三大战略,给未来留下更多“生态资产”和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借助“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高地的路子。

  把棉花吃干榨净产业突破转型升级

  夏津是全国名列前茅的棉花强县,素有“银夏津”的美称。全县3/4的耕地种植棉花,拥有规模以上棉企140家,从业人员3.5万人,纺纱规模230万锭。全县一二三产业都深深地刻有棉花的印记,县里近七成的财政收入来自棉花产业。

  然而,传统棉花产业也曾给“银夏津”带来刻骨铭心之痛。全县曾有89家以棉籽为原料的炼油厂,由于小作坊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和碱,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说:“在‘银夏津’,经济发展首先要围绕棉产业做文章,而传统棉产业要想做强,就必须围绕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县里果断关停一批高污染、高排放的小作坊,并对传统棉纺织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高档设备比重提升26个百分点,县里还引进深加工项目,把棉花吃干榨净,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夏津县已引进、改造多家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德津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夏津县围绕棉花“吃干榨净”而引进的企业之一。企业用棉籽下脚料提取一种脂肪酸,混合添加物后可用于生产打印机用的油墨、眼镜用的树脂镜片等产品,科技附加值大大提升。

  一吨棉籽拉进厂,出厂时各种产品加起来也是一吨。两头相等的数字,是对夏津棉花“吃干榨净”最简单的诠释。就连以前在农村只能当柴火烧的棉花秸秆,在夏津天融生物科技公司也得到了利用。公司用棉柴直燃发电,年发电1.5亿千瓦时,可节省标准煤6.4万吨。

  保护开发并举生态旅游成新增长极

  黄河故道特有的水土条件,孕育了独特的“夏津椹果”。这里的椹果颗粒饱满,状似草莓;果肉肥厚,味甜如蜜。由于椹果耐瘠薄土壤,成熟期早,所以不长虫,也不施农药,是纯天然食品。“夏津椹果”因此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

  “这里的古椹树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夏津县旅游局局长王家国介绍说,平原地区最大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面积12.8万亩,园区内有古椹树、古梨树、古杏树等百年以上古树3万余株,林木资源丰富,堪称“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

  原生态既是最好的资源,也是最大的财富。夏津县的战略是在保护生态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生态,以生态旅游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怎么保护?怎么开发?夏津县并没有走“强制性建设”的路子,而是从民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办法。“要保护好这一难以复制的资源,就必须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才玉璞介绍说,县里的做法是在不改变果树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协议共同开发生态旅游业。由政府投入搞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户利益共享。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现已形成了集生态观光、绿色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格局,园区成功跻身国家4A级景区,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

  “两区同建”促城乡一体三农发展“跑步进阶”

  苏留庄镇苏东社区一年前还是一个脏乱差的村落,现在不仅水、电、暖、气、有线电视等一应俱全,还配置了幼儿园、医务室、警务室、超市等服务设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2012年,夏津县有15个农村社区开工,8953户农村居民搬进了新居。

  夏津县委副书记张长臣介绍说,为避免农民“住得上好房子,过不上好日子”,夏津在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又全面启动了农村经济园区建设,并将农村经济园区与新型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两区同建”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2012年,夏津县投入35亿元建立了以鑫秋良种繁育基地等为代表的高效农业产业园,以椹果采摘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共48个,节约复垦土地4960亩。仅鑫秋种业、秦发养殖两个龙头企业就带动13个农村社区流转土地7.8万亩,转移劳动力5万人,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式经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草莓 技术改造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