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育新镇育新村村民李增文,经过近10年奋斗和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大王”。目前,他的菇棚发展到了18座,种植香菇100万棒,年产香菇近18万公斤,产值63万元。
2004年,在外奔波多年的李增文怀着满腔豪情回乡创业。他利用在外地打工接触种植蘑菇的经验,拿出自己的半亩自留田开始种起腿菇。经过1年努力,喜获丰收。于是,李增文注意收集食用菌市场信息。他发现腿菇不好储存,又不被百姓认可,而香菇价格高、市场好、好储存,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于是,他大胆尝试种香菇。然而,由于种植香菇缺少经验,投入的数万元打了水漂,还欠了一屁股债。
李增文没有气馁,他进城买回有关种植香菇的技术书籍,认真学习琢磨,还南下福建学习并引进种苗,再次试种,量温度、查湿度,仔细观察菌绿体和子实体的形态,研究菇棚的田间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增文的日夜侍弄,棚内菇床上长出一排排白花花的香菇。试种成功后,他决定集中精力扩大大棚香菇种植面积,由起初的半亩扩大到2座大棚。由于他培育的香菇质量好,每次进城销售都被抢购一空,不少货主主动上门采购,经济效益可观。当年,他家种香菇的纯收入达4万元。李增文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大王”。2007年,在村委会帮助下,他贷款10万元,与兄弟联合承包了村里闲置多年的10座大棚,进行大规模香菇种植。
乡亲们见李增文种植香菇致富了,纷纷向他请教种植技术,堆料、翻堆、上菇床及菇床管理,他手把手地教,对生活困难的家庭无偿提供菌种。从此,他成为乡亲们的香菇技术员,每天忙碌在农户与菇棚间,只要接到菇农的电话,他就会放下刚刚端起的饭碗,奔向菇棚。
今年7月,李增文得知,育新镇程兴隆村前几年种植双孢菇失败。他主动找到种植双孢菇的主人,了解情况,结合实际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其改种香菇。通过他的技术讲解和实际操作,帮那家种了6个大棚,预计明年就可以挽回经济损失。
育新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刚说,在李增文的带动下,全村食用菌种植达到800万棒,年产值400多万元。村里计划继续鼓励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并引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技术,争取在3至5年内将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到1500万棒至2000万棒。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