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回归茶商”蔡清寿的福鼎白茶情怀


蔡清寿(右一)向客人介绍乔木型茶园。

  在外打拼多年并且有一定事业基础的蔡清寿,没有留恋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在城市扎下经营根基后,他又把发展的重心转回家乡——福鼎。

  “在福鼎,我这片乔木型茶园应该算是独一无二的。”蔡清寿在桥坑320亩福鼎市天天品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自豪地说。所谓乔木型茶园指茶树年龄较长,没有人为驯化,而是按照茶树本来的姿态生长。这样的茶园在滇黔等地很多。一次云南之旅,获此信息后,蔡决定复制这样的茶园。

  大约从2010年开始,他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对这片茶园进行培育、管理。“经过改造后的茶叶品质要比灌木型茶园的茶叶好得多。因为我们没有对茶叶进行喷洒农药、施肥,并且茶树密度也很疏朗。”蔡清寿说。这片茶园对于蔡清寿来说犹如一件珍贵的作品,倾注了不少心血。如果没有出差,他就会往茶园跑。

  茶园位于点头镇翁溪村桥坑自然村。开车从位于翁溪村的福鼎市天天品茶业有限公司厂部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驶1公里左右,把车停在桥坑山脚下,然后徒步翻过一两个山头才能到达茶园。山路崎岖,初次到这里参观的客人,往往倍感吃力,而蔡清寿却箭步如飞。他说,他从小就生长在这个小山村,小时候不仅要来回奔跑在这个大山里,而且要挑柴、挑茶叶去山下的集镇的市场里卖,所以练就了他良好的腿力和爱拼敢闯的性格。

  蔡清寿所在的桥坑村,顶盛时期人口也不过两百人。由于地贫山脊可出产的东西不多,村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茶叶。“我们老家,谁家没有茶园三五亩?”蔡清寿说。尽管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但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六大茶类的白茶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字辈”,知道福鼎白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茶叶给茶农带来实惠也很少。“在村里,我爸爸算是老茶人,也不见得家里的经济由此而滋润多少。”蔡清寿说,其他守着几亩茶叶,种着几斗薄田的村民就更别提了。村里的年轻人似乎理解了这个生存法则,纷纷进城务工,蔡清寿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蔡清寿凭借着自己对茶叶市场的理解,以及多年来的闯荡、拼搏经历,他认为自己不能放弃做茶生意。他认为自己来自白茶的故乡,有责任把福鼎白茶推介出去。2000年,他与弟弟在北京创办了北京市天天品茶业有限公司。可是彼时福鼎白茶的市场占有份额很少。为了企业的生存,他只能贸易安溪铁观音,兼营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以其健康、环保、绿色赢得广大消费者和茶人的青睐,现在外面买福鼎白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样的势头,我们转战白茶也正是时候。”蔡清寿说。就这样,为了更好发展,2005年,蔡清寿回翁溪老家创办了茶叶加工厂,并很快注册了一家茶业公司。“这几年我们都在搞基础建设并且注重茶叶的生产质量,所以我们每年生产的茶叶量很少,追求的是质量。”蔡清寿说,接下来,茶企还将扩大规模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白茶 乔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