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是一个巨大的食品消费市场,更是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终端和网底。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一、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
1、农村无证照经营现象依然存在。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了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许多行政村几乎没有正规的超市、连锁店等较具规模且信誉度较高的商业企业入住,市场摆摊、设点的经营户的销售主要针对农村弱势消费群体,给农村的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从管理上来看,这些小摊点没有固定的经营门店,食药监管部门无法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因此,购买力低,经营规模小,分布在村居各个角落的小卖部、小摊点、小餐馆、小食品商店以及无证照经营食品者依然存在。
2、食品经营主体的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些小商户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理念,没有树立起“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造成了农村食品市场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
3、农民维权意识相对较弱。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加之原有监管力量薄弱问题,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食品大量流向农村市场。
4、农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各种小商店、小卖部、小超市在农村遍地开花。而随着城市维权力量的增强,假冒伪劣商品呈现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一些农村小商店、小卖部、小超市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经销点。很多小商店里出售备受农民欢迎的廉价小食品,这些琳琅满目而又廉价的小食品大多是一些劣质、过期、“三无”食品,在这些食品中,有许多加入了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添加剂,一些儿童吃的棒棒糖、饮料等食品,颜色鲜艳得令人发毛。
二、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食品安全与食品问题由城市向农村渗透,与农民维权意识较弱,自我保护不强,防范手段低弱密切相关。随着监管部门打假治劣一系列行动的开展,大量在城市打假行动中失去市场的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上频频出现,一些在城市中变成了“过街老鼠”的劣质食品,悄悄地改变了营销策略,转而向农村市场渗透,使原本较为落后的农村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小卖部虽然经营的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却大同小异。进货渠道基本上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商品,而这些送来的商品却有很多是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食品。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相当一部分农村的消费水平还是偏低的,在农民的消费观念中,“便宜”还是首先考虑的问题,这就为低价劣质商品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其次,农民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想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助长了劣质食品的横行;再次,经营主体不规范,经营者对相关法律及商品知识了解不多,也是农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小卖部的店主多是当地农民,他们对商品质量缺乏足够的认识,使造假者的产品可以轻而易举的打入农村市场;另外,“劣胜优汰”假冒食品让正规企业在农村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受损。许多知名品牌的食品、饮料、酒以及一些调味品在农村市场上都存在假冒现象。造假者或是仿照名牌的外包装,或是起一个足以迷惑消费者的名字,或干脆就用名牌包装装假货;最后,一些质量好的真货的销量却远远低于那些劣质产品。假货便宜,只要仿得像,一般老百姓是不会去细看的。然而就是这些农村消费者没有细看的“名牌”产品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很多“名牌”产品的质量安全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规企业产品的信誉,损害了他们的形象。搜索复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8/hq_11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