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我种球贸易企业当自强



  “
  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底,我国从荷兰进口百合种球总量约为15600万粒,与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这个阶段相比增长了2000万粒,进口量大幅增长给国内的百合种球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荷兰种球从8月底开始出现价格下滑迹象,到9月各个规格产品价格平均跌幅达30%,令手头有货未销售完毕的贸易商和各产区二级代理商叫苦不迭。
  与进口种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半年国内百合切花销售价格,10月份是每年鲜切花销售由淡转旺的关键点,然而今年夏季下种的花农在进入下半年旺季之初就提前遭遇“寒冬”,成品花市场烂价给花农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国内的种球贸易企业带来巨大压力,2012年百合种球销售蒙上了阴影。
  连续两年,受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的影响,百合主要生产国如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都在缩减进口数量,国际种球贸易市场形势一片惨淡,唯有中国市场是风景这边独好,进口数量连年增长。国内的百合产业发展真的是和统计数据一样,一片欣欣向荣吗?其实不然,如果说去年的百合切花销售还算差强人意的话,今年却给了从业者一记当头棒喝,11月份百合切花均价是近三年同期最低。贸易企业也是有苦自己知,每年以10%至15%递增的采购成本,吞噬着企业的利润率,进口量逐年增加后免税指标紧张也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采购成本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品质的提升和售后服务的完善,今年农户反映进口种球的青霉、花苞畸形、多头出花率问题比往年都要多,个别外企甚至出现了多批次混装冒充一个批次销售的现象。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给国际种球贸易注入活力,可并没有引起国外公司的重视,中国的种植者在售后环节却常年处于弱势地位。一位从业多年的种球贸易企业老板感慨:我们的企业在国外的采购基本是“抢货”,自己人互相火拼,除了拼价格还拼采购量,这也导致了外商的优势心理,这家中国公司不买后面还有十多家排队,采购和售后合同自然更利于外方,我们对外根本没有谈判的砝码。
  国内种球销售市场这两年高歌猛进,行业之中弥漫着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这种情绪蒙蔽了不少企业,丧失了量力而行的底线,一些公司明明手头只有两三百万的客户容量,在采购时却敢下七八百万的订单,抱着赌博心理,迟早会撑破肚皮。这些行为伤害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还有整个百合产业。国内贸易企业当自强,加强产品采购体系固然重要,销售和售后服务同样是影响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只有前后两端齐头并进,企业才会健康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百合 切花 伤害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