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古浪:为美丽家园筑生态屏障



  “
  在特色林果业建设上,古浪县今年计划以川区12个乡镇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业8万亩。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林果基地建设严格按照“九统一分,五到位三当日一集中”的栽植要求,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林业技术人员实行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造林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一定四包”责任制,从造林规划设计、种植方式、品种结构、抚育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确保造林质量。建立了“一带三”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即县上组建林果办,乡镇成立特色林果服务队,村级选聘科技助理员,组级选聘农民技术员。每个县级技术人员带好3名村级科技助理员,每个村级科技助理员管理好3名组级农民技术员,目前,全县已聘用村级科技助理员35名,农民技术员170名,在一线全力以赴指导群众做好特色林果开沟、栽植、覆膜以及修剪等各项工作。同时,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现场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科教光盘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使农户全面掌握了苗木栽植、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储藏等基本技能,全面提高了特色林果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皇冠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共发展特色林果8.12万亩,其中枸杞0.85万亩,酿造葡萄0.18万亩,优质梨6.13万亩,红枣0.84万亩,其他0.12万亩。落实500亩以上的示范点45个,提升改造千亩示范点10个。
  “
  在通道绿化上,古浪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在武威保税园区、长庆产业园、阳光新村、金色大道、国道G30线、民调路等重点造林中,广泛推广应用大穴定植、客土移栽、大水浇灌、生根粉浸根等措施,促进苗木成活。在治沙造林中采取“一棵树,一把草”“双眉式沙障,沙障中造林”,落水栽植、泥浆蘸根等措施,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完成金色大道、民调渠、庆兴路、国道G30线、民调路和乡村通道410公里,其中新植135公里,补植275公里。
  “
  为了强化苗木质量管理,古浪县林业部门按照《古浪县苗木采购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了《古浪县苗木调运监督管理制度》,对各类苗木栽植前的考察确认、起苗、调运、假植等各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在栽植过程中,提前安排技术人员对特色林果产业、退耕还林、三北、农田林网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造林地块进行实地调查,将造林任务分解到乡镇、单位,落实到农户、地块,科学编制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造林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
  “
  为了推动社会化造林绿化步伐,古浪县制定出台了《古浪县绿化苗木供应制度》,确定苗木供应对象为本县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促进了社会造林的积极性,全县共栽植云杉、樟子松、国槐、刺槐、垂柳、花灌木等各类苗木351万株。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对在苗木供应对象范围内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林木栽植和管护的经营管理主体,需向县绿委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林业站技术人员对栽植地、平整度、树穴大小等栽植条件验收核准后,持林业站出具的整地卡换取调苗卡后,通过签订《造林绿化供苗协议》无偿提供绿化用苗。为了更严格管理苗木,制度规定工业园区、厂区绿化由工信局和林业局鉴证,校区绿化由教育局和林业局鉴证,农业园区、厂区绿化由农牧局和林业局鉴证,农村庭院、四旁、小通道由所属乡镇和林业局鉴证,为苗木的供应和管理上了“双保险”。在栽植过程中,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采取当天调运、当天栽植、当天覆膜、当天灌水的技术措施,确保造林成活率必须达到8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以上,成活率不达目标,严格按照供苗协议进行苗木损失赔偿。提高了绿化主体的植树造林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
  “
  为了促进苗木成活,古浪县林业、水务部门和各乡镇紧密配合,加强新植苗木的灌水,对有沟灌条件的地段,进行全面沟灌,对无沟灌条件的地段集中力量拉水浇灌,确保苗木成活。栽植工作结束后,各造林主体及时进行树穴覆膜(沙)保墒、树干涂白等抚育管理,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县上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营林措施,全面落实封山(沙)禁牧措施,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护林网络,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并由乡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重点地段聘用护林员,加强林木管护?森林派出所、林政稽查大队加大对森林防火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五禁规定”专项整治行动、野生动物保护“天网”行动、林区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乱折沙枣花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聘用乡村护林员,对重点造林地段实行巡回管护,保障了林木的安全生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造林 植树 造林绿化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