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历史文化融汇现代科技天下名园汇聚泉城新区 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综述



  9月22日,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内彩旗招展、人声鼎沸,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终于揭开面纱。以“文化传承、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本届园博会,各类展园108个,园区占地面积5176亩,其中陆地面积3736亩,均创造了历届园博会之最。展会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持续到2010年5月。
  展园创新特色明显
  由园博园大门“水之门”步入展园,以园博大道为中轴线,一边是特色展园观赏轴,包括传统园林展园、都市?现代园林展园、国际展园和设计师展园;另一边的自然?文化体验轴,串联起坡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区、休闲娱乐区、趣味园展区等。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因此山东省17个参展城市的展园中,处处体现出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济宁园以孔子“杏坛讲学”为主题,主景建在自东向西逐渐升高的“山坡”上,形成以“杏坛”为制高点的中轴线格局。杏坛中央设有孔子向弟子讲学的雕塑,雕塑后设有书写《论语》内容的文化景墙,植物的自然式种植,以一个“幽”字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含蓄内敛和谦和恭让。
  愿学书院属于园博会的专类园,“愿学”之名源于明代长清愿学书院,是一个兼具功能性与欣赏性的文化休闲场所,既有优美的园林景观环境,又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在园博会举行期间将承担各种文化活动,成为诠释园博会“文化传承”内涵的重要载体。
  除了体现文化传承,作为园博会的“灵魂”,组委会在展园内容创新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包括愿学书院在内,专类园还包括了台地园、湿地园和落霞园。其中,落霞园以植物景观为主,种植茂密的常绿植物及色叶植物侧柏、桃树、黄栌、红枫等,形成颇具特色的山地植物群落。整个园博园栽种各类乔灌木46万多株、花卉101万株、水生植物6.9万株,其中乡土植物占95%以上,是目前国内栽植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园博园。
  “用羌族宅园讲述爱的故事”,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园将羌族民俗文化与抗震救灾精神相结合,成为园博园中最令人感动的主题。北川园也成为历届园博会中首次以县为单位,以羌族文化为主题建设的园区。
  彰显和谐人居典范
  “整个园区采用了4大类、21项科技环保节能技术。”谈到本届园博会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济南市常务副市长王良显得尤为骄傲。他表示,园博会不仅仅是园林盛会,还担负着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动功能,引导社会对未来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
  行走在园博园里,太阳能的利用随处可见,几乎所有路灯都采用太阳能发电。王良介绍的一组数据则更直观地显示出园博园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努力:园区共安装太阳能光电860Kwp、光热800平方米,相当于每年发电139万度,可节约标准煤487吨;园区的空调采暖及其它动力设备每年可节约1068吨标准煤;园区主体建筑全部按符合或超过国家建筑节能最高标准建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77吨。上述总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32余吨,减排二氧化碳6110吨,二氧化硫20吨,渣尘641吨。
  皇明园集中展示了中国太阳谷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科技成果及应用。展示的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日月坛?微排大厦,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节能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而且采用全球首创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与建筑结合技术,节能效率高达88%。
  为了彰显“科学发展”的主题,本届园博会专门举办了新技术新材料展,共有117家参展单位,集中展示了园林机械设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展会第一天,天津市塘沽区政府的展位前尤其热闹,他们将当地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以实例的方式搬到展台上,直观地介绍技术的核心内容。
  选址着眼城市发展
  数年申办、两年筹办、总投资近34亿元的努力,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举办园博会本身。自第五届深圳园博会会址成为永久性展园以来,利用展会为城市发展服务成为各申办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济南园博园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王迪生曾明确提出:“济南园博园建设的初衷,就是要融入城市中,和城市发展相配套。”
  经过多方考察,济南园博会选址最终确定在该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内,此前当地政府已确定以园博园为核心的西部新区、以大明湖为核心的济南特色标志区和以奥体中心为核心的东部新区是未来济南的三大城建发展高地。王良表示,科技园经过6年建设,12所高校的15万师生以及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入驻,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初步建成了一个“宜学、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的动工,加上园博会的带动以及大学科技园功能的日趋完善,西部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雕塑 休闲 花卉 湿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