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行业大展,对参展商来说,除了应具备展览展示、形象宣传功能之外,收集信息、商务洽谈和吸引投资等功能也不可或缺。在这方面,主要面对专业观众的专业展与主要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展有着不少显著区别,需要展览组织者和参展商、参展的专业观众悉心揣摩,认真分析展会和参展目标定位,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和策略。
在国内众多的花卉展中,花博会的社会效应到目前还没有能望其项背者。但对任何一家参展企业来说,无不都想实现参展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展会吸引企业连续参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已创立22年的国家级行业盛会,花博会组织者和参展企业究竟如何互动合作,才能收到最佳宣传效果和收益?
一个展会若想取得尽可能大的综合效益,光靠权威性是不够的,还与展会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息息相关。回顾已举办的七届花博会,参展企业主要集中在企业展区和销售区。七博会期间,北京顺义设立的国际展区,吸引21个国家的76家企业或机构特装布展,外商很高兴看到中国民众如此喜爱花卉,他们由此看到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有助于他们树立加大开发中国市场力度的信心。但也有很多外商因为很难跟专业观众接洽而留下遗憾。与熙熙攘攘的普通参观者相比,专业观众更能提供具体的市场信息,也是外商寻找合作的目标。
对于国内的参展企业来说,这次七博会史无前例的人气让他们的信心大大增强。与此同时,企业展区的规模和专业性不足也让企业怨声载道。此次七博会北京的国内展区共设264个展位,由67家企业订购,两个销售区也只有一个展销花卉相关产品,另一个被其他农产品和工艺品所占据。虽然七博会两地合办分散了参展企业,但这样的规模显然难以囊括业内最具实力的企业。一个展会能吸引多少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最能说明企业的参展意愿和参展效果,也最能反映出展会在企业心目是否占据“名展”地位。
当下,“公众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已成为花博会七届办展后积累的主要弊端之一。在七博会开幕当天下午,主场馆里已经人声鼎沸,北京展区6万人次的观众用他们的热情为展会助威,也让展会门票收入相当可观,但仅半天下来,已有企业在抱怨现场非专业观众乱取宣传资料,有企业参展人员更苦不堪言,他们除了洽谈业务,还要忙着为余下9天保护展品免受人潮的破坏。有的参展商制作了手提袋装宣传册赠予现场人员,一些非专业观众把手提袋留下了,参展商精心准备的宣传册却被丢进了垃圾桶,企业的付出不仅不会有收益,还大大增加了参展成本。
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其他行业大展经验,比如汽车展、服装展,更为灵活地确定办展形式和内容,设立专业观众日、办专业论坛以更好满足业界交流的需要。此外,花博会传统的按照行政区划组团分区展览也值得商榷。当今市场经济当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少地受到地域限制。当然,这些调整和改变需要以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还要考虑到举办地不同的办展动机和现实考虑。如何让花博会企业参展形式更合理,提升企业参展的效果和持续参展的积极性,值得花博会举办方细细思量。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有很多参展策略需要斟酌。每届展会,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往往八仙过海,展示自己公司实力和产品的方式也五花八门,通过形象上力压群芳、手段上光电声色全面渗透、情感上广泛联络等途径,目的就是为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订单量,达到广交朋友、搜集信息、研判行情等目的。要想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参展商必须多下功夫。业界有的企业每次参展都会同期举办技术交流会,事先专门邀请专业人士,并提前告知交流内容以便让邀请对象有所准备。这样的交流往往效果很好。但同在一个地点,有的机构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开场时观众寥寥,场面有些“惨不忍睹”。如果是初次参展或初次尝试新形式,尚情有可原,但几乎每个展会都有很多业界参展商不注意展前充分准备,匆匆而来,草草过场;事前不觉得必要,事后又认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来得不值。殊不知,参展也需要技巧,方式方法不同,参展效果迥异。在这方面很多企业亟待“充电”。
除了专业交流外,花博会的“公众性”企业绝不能忽视。非专业人士也许不是企业直接的合作对象,但却是现实或潜在的终端客户,是产品试水市场的试金石。参展企业可以通过参观者的反应,观察消费者是否喜欢自己的产品,价格的接受度如何,产品或服务还有哪些可改进之处。也许他们无心的问话能让企业找到下一个产品研发的方向,或是新的营销渠道。这些,无不说明企业需要对消费者的反应高度敏感,从展位的布置、与消费者的互动以及有针对性的产品宣传手段等方面入手,为产品和品牌造势,以达到全方位的传播效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0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