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月9日至8月30日,历时54天,“胡子花艺?空间美学馆”在昆明斗南花市全面竣工。800余平方米的花艺美学馆将花艺、园艺与空间设计融为一体,80%手工制作将这里打造成一座美学花园。同时,也是馆长兼设计者赵应江“梦想照进现实”的最好证明。
;&&
;&&
;&&
“整个场馆设计都运用到禅学与佛学的思想,希望实现一步一换景,即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画面与意境。”赵应江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花艺馆的设计思路。美学馆秉承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将整个场馆分为茶歇区、咖啡区和设计区3部分,每一部分都不同风格。
茶歇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茶歇区是馆内的第一区域,必须经“旋转楼梯”拾阶而上才能抵达。“这个楼梯看似普通,却内有乾坤。”赵应江说,楼梯以钢材为原料搭建,利用钢条的可塑性与柔韧性,以高音符号为原型,将钢条编织,最终集中在楼梯顶部,呈现出轻盈柔软的视觉感,远远望去像是一朵绽放的花朵。当我们从最下方拾阶而上时,顶部的钢条会随之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将这个部分称为音乐花蕊,提醒来客即将走入馆内的自然世界。”
玄关处是重达3吨的门头设计。逾400年的古木稳稳支撑着上方的横梁以及厚重的门头。为了将古木竖立起来,15个工人曾耗费了整整6个小时,才最终完成。敦实的铁门保持着土地的色彩,门面上6块木板错落放置,与一旁的门柱相互呼应,空余处则布满螺丝,看似随意的排列呈现出和谐的视觉感。
推门而入,旧时屋檐的砖瓦堆砌成镂空屏风,屏风空隙处满是泰国空气草,一方老旧的木槽置于屏风之下,内里的鲜花生机勃勃。转过屏风,一片白色石子铺成一个直径达6米的圆形,圈内的木船里种满了阴生植物。“石子代表海洋,植物代表希望,寓意着同舟共济、乘风破浪。”木船的顶部,设计者也做了精巧设计,大理会竹裁成竹篾,细细编织出巨大的圆形吊顶,4层空气草由内向外垂落下来,让人难以忽视它的存在。为了保证植物的生长寿命,设计者特意对这一区域进行了雾化处理。“我们希望植物能够随性生长,不只是还原自然生态,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融入其中,与自然零距离接触,感受自然的魅力。”赵应江面带微笑地讲道。
美学馆大门古朴而厚重。
硕大的木船中种满阴生植物,让人瞬间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咖啡区:包容大同注重私密
绕过荷花池便是咖啡区了,这里的格局与之前完全不同,颇有些沙漠绿洲的即视感,设计者将这一区域一分为二,既相互融合,又特色鲜明。
左侧休息区模仿岩洞的自然风貌,从墙体设计到色彩运用无不透露出漫漫黄沙的味道,而用苍劲原木制成的吧台与转椅,则恰如其分地展现出“大漠孤烟”的雄浑景象。在岩洞的顶部,特别设计了280多个竹筒,远远看去像是层层叠叠的竹林,每个竹筒内都暗藏一根灯管,夜色降临时给人以别样感受。
转过身,与这片岩石相对是一片绿洲,丝毫不见风沙吹拂的痕迹。在这里设有6个鸟笼造型的卡座,从前往后依次排开颇具纵深感。从外部看,“鸟笼”一分为二,两两相对,周围布满铁线莲、西番莲等植物,藤蔓蜿蜒而上显得格外鲜活。“现在刚开始生长,以后这些藤蔓会逐渐布满整个‘鸟笼’,最后在顶部相互交缠。”赵应江认为,这一设计不仅有观赏之趣,也保有谈话的私密性。置身“鸟笼”内,除了能感受到窗外阳光的温暖、享受交流的意趣,还能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鸟笼”里的茶桌下种满了品种丰富的多肉植物,缤纷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设计区:有心出发归于自然
沿着不规则的石板路,远远就能看到一间木屋,一股松木香似有若无。当我们走近才发现,它并非以木板建成,而是用圆木堆砌而成。如何保持圆木的稳定曾是此处建造的最大难题。据了解,在木屋搭建过程中,曾出现过倾倒的情况,这让设计团队不得不二次返工。“最终,我们将圆木层层摆放,然后以水泥来固定,以保证墙体的稳固。”墙体完成后,赵应江又将设计中剩余的圆木片钉在墙面上,形成高低起伏的视觉感。“其实,这里是我的设计室,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木屋内并没有复杂的陈设,只有一书桌、一茶台,以及随意摆放的多肉植物,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0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