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冠果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包括抗病性,丰产栽培措施应用得当,其自身免疫力就强,否则就容易染病。在生产实践中,文冠果的有害生物主要有茎腐病、煤污病、木虱、黑绒金龟子、天牛、绿鳞象甲等,兔害和鼠害也有发生。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茎腐病
苗木发病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向下扩展约10厘米,当病斑绕茎一周,苗木地上部分即枯死(枯叶、果实不落),主要发生在生长旺盛期的6月至8月份。开挖病株,见茎基部略肿胀,皮层组织腐烂,表面有灰白色的小突起,为病菌的繁殖结构。
传播方式:土传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病原通过土壤传播,也可随带病的种苗传播,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侵入途径:夏季苗圃沙地表层高温、苗干受风吹袭与地表摩擦等,使苗木茎基部受伤,在土壤中的病菌通过伤口入侵。
防治方法:土壤消毒,避免苗木受伤、严防苗子带菌。对死株挖除烧埋,原穴消毒用碳铵严封。
煤污病
煤污病的发生常与木虱、蚜虫等害虫的发生相联系,木虱、蚜虫等害虫刺吸文冠果树的汁液,排泄出含有大量糖分的密露,这些排泄物滴落在植物表面,就成了煤污病菌的营养物,使得病菌的菌丝体覆盖到植物的表面,形成一层煤烟状物。这些煤烟状物影响和阻碍了文冠果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并造成树势衰弱。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越冬,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在文冠果生长季节可以不断蔓延扩展。据调查,每年6月至8月份为煤污病发病盛期,常随着文冠果木虱的发生而发生,木虱不仅为病菌提供了营养物质来源和越冬场地,也是病菌传播的媒介。在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林地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防治木虱、蚜虫,加强通透性。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文冠果隆脉木虱
口器为刺吸式,不完全变态,主要寄主为文冠果。若虫和成虫吸食文冠果的花芽、叶和嫩梢汁液。危害严重时,枝条顶端抽放丛状夏梢或秋梢,嫩叶卷起而肥大,嫩梢木质化程度差。若虫粪便银灰色,呈粉末状,含有糖分,为煤污病菌提供养分,诱发煤污病。坐果较多的幼树因木虱危害,常造成枝干干枯,地上部分死亡或抽条。该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山东等地。
发生规律及习性:一年4代至5代,在内蒙古赤峰1年发生3代,成虫潜伏在杨、柳、糖槭、文冠果等多种树木树皮裂缝中及枯枝落叶中群集越冬。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文冠果萌芽时,成虫从越冬场所出来,经过2天至3天的补充营养,开始交尾产卵。卵散产在萌动芽苞的鳞片上、芽鳞缝内以及未展开的嫩叶背面的叶脉两侧,少数在新梢上取食。大约经过一个月,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初至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初第三代成虫羽化,经数日补充营养,部分成虫迁移到树冠下层粗大侧枝和主干阴面树缝内越夏。9月中旬解除夏眠,继续短期补充营养后进入越冬。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同一时期可见到各个世代和各种不同的虫态。
成虫性活泼,常数个或数十个密集在一个叶片上或绿色嫩梢上停息或进行交尾、取食,围绕树冠做近距离跳跃或飞翔。喜阴蔽窝风场地,有向密林迁移聚集特性。树冠垂直分布以中下层多。
防治方法:清园、清翘皮、涂白(加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消灭越冬成虫。药剂防治,即5月中下旬开始,用1.2%烟参碱乳油与柴油1:20比例混合,喷烟机地面喷烟防治幼虫,用量为每公顷6升;2%烟参碱粉剂与滑石粉1:25比例混合地面喷粉,用量为每公顷22.5千克。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2%苦烟碱乳油1:1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次至3次。
黑绒鳃金龟
口器为咀嚼式,完全变态,喜食文冠果嫩芽。食性杂,在文冠果上喜欢啃食嫩芽、花蕾,造成芽子不能抽枝展叶,花梗断落减产,严重影响幼树骨架枝发育,预留芽段发枝下延现象。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发生规律及习性:在陕西靖边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20厘米至4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至5月初,上旬平均气温5℃左右,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先取食发芽较早的杂草或树木,进而文冠果树上也取食,食量大,虫口密度呈穗状。5月下旬到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成虫有假死性,略有趋光性,多在傍晚或晚间出土活动取食,白天在土缝中潜伏。雌虫产卵于被害植株根际附近5厘米至15厘米土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0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