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许多农机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方式,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在提高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也推进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化发展与规模化生产,走出了一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并具有山地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路子,促进了贵州省农村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快速发展。
“落坝田”上,农机合作社与农业示范园区完美结合开阳县龙岗镇坝子村周边有一片连着山坡的土地,当地人都把这个地方叫做“落坝田”。坝子村村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和玉米维持生存,辛苦一年,仅有不足2000元的现金收入。2007年,开阳县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坝子村农民大部分改种茶叶。村支书李景平说:“我们村现在已经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600亩。今年春季还要扩大种植面积,准备开辟1000亩荒山种茶叶。”
坝子村一带的茶园叫“南贡河茶园”,是开阳县重点培育的生态茶园之一,现已纳入总规划面积5.55万亩的开阳县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农村外出打工人口多,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效率很难提高,这些都是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去年,县农机服务中心对我们农机合作社加大了扶持力度,为我们申报了40万元的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农机具和基础设施建设。”开阳县三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监事长江冬才说。
据开阳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盛利介绍,为了让农机合作社更好地服务于园区建设,开阳县整合现有农机具资源,在园区范围内成立了3家农机合作社,主要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使园区实现了机耕、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收和茶叶加工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服务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有效解决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耕作、起垄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有效解决了园区季节性用工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且,合作社在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机具方面又解决了农机户重复购置和配套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机具利用率,使农民不再为“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而烦恼。
在雷山县黄里村至乌东村旅游公路线上,兴盛茶叶机械专业合作社正在距雷公山4公里处修建茶叶加工厂。据合作社理事长李胜荣介绍,雷公山黄乌农业观光园区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李胜荣说:“我们2010年就承包了雷公山大坳山茶场,过去除了卖茶青外,只有小型加工厂,品质和产量都不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我们现在投资300万元在园区内修建茶叶加工厂,一年可以加工茶叶25万公斤。工厂要在清明节前完工,我们就是要做出品牌。”
农机合作社在与农业示范园区的结合中,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路子,构建起了“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了服务、生产一条龙模式,特别是解决了农业生产“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山区里的土地流转,农机合作社走出多种经营致富路平塘县白龙乡地处山区,当地大部分农民都靠种植玉米维持生存,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微薄,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导致950亩土地撂荒,荒山坡地250亩也没有开辟出来,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2012年,平塘县卡罗乡厚德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就在白龙乡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烤烟,2013年又流转500亩原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葡萄。“我们合作社要发展,单靠农机作业服务,很难实现快速发展。我们采取多种经营,利用农村大量空置土地,通过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达到了规模化效果。”该合作社理事长熊榜萍说。
厚德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为当地烟农亩均减少用工6个左右,降低了烟农种烟的劳动成本,为烤烟种植大户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还为平塘县烤烟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合作社除了搞好农机服务外,还积极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范围,逐步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熊榜萍说:“抓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我们与三都鑫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在白龙乡建设高标准葡萄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葡萄种植5000亩以上。我们还要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6/hq_10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