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是件好事,能让土地‘喘口气’,每年还有粮食补助拿。”万山区高楼坪乡夜郎村村民刘祖兴说,现在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种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种地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本来就力不从心,休耕也能让他们‘喘口气’。”
土地是庄稼之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但是粮食供应的压力让土地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之中,难以停下脚歇口气。尤其是近年来,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大量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和开采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农业面临污染加重,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已经亮起了“红灯”。
生态环境“紧箍咒”对农业的约束日益趋紧。
让过于疲惫的耕地喘口气、解解乏,让生态得到治理修复;通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藏粮于地”,休耕的好处已经形成共识。“休耕是件好事,能让土地‘喘口气’,每年还有粮食补助拿。”这是耕地与农民“双赢”之事。
而在此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首先必须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休耕会让农民无地可种,那么无论是发放现金或是折粮实物补助,都要不折不扣、一分不少地发到农民手中,绝对不能损害农民群众一丝一毫的利益,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其次,要让农民适应耕作方式的改变。“好好的土地不种,撂荒”,这对广大农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休耕的目的是恢复地力,以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旧观念。与此同时,加大畜牧业、水产业、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发展,让农民从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当中获益,进而增强保护和建设耕地的动力。
其三,必须做到休而不荒。土地休耕不是放任不管,也决不能让好好的耕地一年长草,三年长树,几年以后基本荒废。休耕是为了让土地休养生息,通过用地养地结合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要通过引导支持农民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来恢复地力,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绝不能让休耕的土地荒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6/hq_10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