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蒜农的“过山车”



  短暂的幸福
  2011年春节前夕,刘世海愁眉不展。刘世海原本寄望于大蒜生意挣钱致富,但离奇的蒜市却让他在辛苦一年后亏了钱。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蒜价却仍然像个睡汉,始终抬不起头来。”刘世海抱怨说。
  37岁的刘世海是山东金乡县鱼山镇西刘庄村人。金乡是中国最大的大蒜集散地,这里大蒜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大,大蒜每天的成交量能占到国内总量的八成左右。
  刘世海家3亩多地全部种植大蒜,他从小跟着父亲种蒜,有着近20年的经验。
  平时,西刘庄村里的农田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在耕种,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留在村里反而会被亲朋笑话。刘世海坦言他并不想抛下妻儿到外地打工,可父亲哮喘病的治疗费、孩子的学杂费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刘世海打工的化工厂因产品滞销而倒闭。与此同时,大蒜在这一年成了全民热炒的焦点,整个金乡县更是成了游资汇集的高地。刘世海满怀希望地回到了家中,和亲朋们一起凑了十多万元,一边种地照看老人、一边利用积蓄干起了大蒜生意。
  2009年,金乡的蒜价较2008年竟然狂飙了近百倍,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了房价。刘世海的大蒜生意刚刚起步就赶上了好行情,不断有本地和外地的客商前来委托他代购、代销。这些客商大多是新入行的,对蒜市行情并不熟悉,只是听闻大蒜赚钱,才把家中的积蓄拿出来投资。他们有的是运销蔬菜的批发商、有的是建筑队的包工头,还有政府的官员、学校的老师。
  “当时我们金乡人都心里打鼓,但各地客商就好像不要钱似的毫不顾忌风险,订单不断传来。”刘世海回忆道。
  刘世海坦言,当大蒜被热炒时,金乡数百“蒜经纪”充当了游资的马前卒。不过,大钱都让炒蒜者挣去了,真正的蒜农和经纪人却很少有暴富的。2009年刘世海赚了两万多元,虽然不比在外打工挣的多,但却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这让他感到十分幸福。
  狂跌
  2010年是刘世海做大蒜生意的第二年。这一年的蒜市被刘世海形容为金乡历史上“最为诡异”的行情。
  这年里,大蒜市场延续了疯狂的涨势。刘世海经常在周围几个村庄走街串巷、收购大蒜,他明显地感到,蒜农种蒜的积极性大增,不仅是金乡、周边几个县种蒜面积上涨了两成,甚至南方很多其他产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同时,大蒜被认为“稳赚不赔”,蒜农口中的卖价一天数涨,收购的难度明显提高。
  自从2010年5月新蒜上市,5.5级大蒜收购价从3.4元/斤一路飙升到6.5元/斤。以往金乡最高蒜价比收购价也就高出0.5元/斤,2010年却高出了足足一倍。疯狂的蒜市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金乡人的预料。
  过于反常的蒜市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1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开表示,有游资大量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17.73,0.00,0.00%),并放出“严打”之说。发改委更是联合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向游资正式宣战。但各地蒜商仍然热情不减,刘世海去年9月以5.3元/斤的价格又收购了80多吨。
  10月成了大蒜市场的分水岭。此前,金乡蒜价冲劲十足、节节攀高;10月份之后,却突然掉头下行、狂跌不止。2010年12月,蒜价一度探底至5元/斤以下,每斤比最高点跌了1.5元。
  蒜价每跌1分,刘世海就要多赔一千多元。接连的下跌让刘世海坐不住了,股东们也频频登门问长问短。
  刘世海最后忍痛卖出60多吨。在抛售的前一天,刘世海和几个股东在酒桌旁商量到晚上11点多。刘世海一算,2010年不仅把2009年赚来的两万多元钱赔了进去,反而还多亏了一千元钱。
  “最严重时金乡有接近2/3的蒜商在亏损,大家就等着春节临近,蒜价能再次抬头,但却偏偏事与愿违。”
  眼下,刘世海心里很矛盾,他打算再继续坚守一年。这样既可以对凑钱入股的亲朋们有个交代,也能多与家人团聚些时日。但如果2011年蒜市持续低迷,刘世海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毕竟家庭开支日益增长,仅靠种蒜根本无力支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蒜 学杂费 绿豆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