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儿撮堆儿卖的“裸奔”蔬菜,经过分级归类、保鲜包装后出售,身价随之水涨船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关注。5月6日举办的全市首届蔬菜精品包装技能擂台赛上,来自京郊蔬菜产销配送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园区的42名选手,在擂台上展示了各自的包装绝活儿。
设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的擂台赛现场十分热闹,来自顺义、延庆、密云、怀柔等区县的21个单位选派的42名选手,一早儿来到赛场熟悉环境。擂台赛分为知识答题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其中技能操作部分尤为引人关注。技能操作主要是对大番茄、樱桃番茄和油菜进行现场包盒,统一使用手动包装机,每队派出两名选手,一人为码菜手,一人为包膜手,每种蔬菜各包装6盒。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评委,从包装速度和包装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包装蔬菜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熟练的高手,码菜、包菜配合默契,动作利落;而一些生手则状况连连,不是碰掉了蔬菜,就是打翻了托盘,还有些选手因紧张记错数量,少包了一盒菜。
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红岭感慨地说,农产品包装的变化折射出北京农业功能发生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农业的功能还处于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阶段,生产的蔬菜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包装,大多在地头儿撮堆儿销售,或是简单装进筐,运到农贸市场销售。没有分级、缺少保鲜包装,优质蔬菜运输过程中损耗率高,和品相差的蔬菜混杂在一起,也无法卖出应有价格。近些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包装是蔬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核心,与其它产后处理措施密切关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不断规范蔬菜包装技术,培养技能型包装人才。据该站农产品贮藏加工室主任韦强介绍,目前,本市蔬菜产后商品化率较低,大部分产品都是以不分级、不修整、不包装的形式上市销售,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约为0.5: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价值。
近年来,市农技推广站推广功能性保鲜膜、自发气调保鲜技术等新型包装材料和技术,延长了蔬菜的货架期。顺义区北务镇高天顺蔬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国,特别推崇市农技推广站推荐的物理活性保鲜袋,用上这种包装后,小油菜货架期延长了8至15天,降低了损耗,增加了产值。延庆县茂源广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永茂表示,今年他们也要进行蔬菜包装,发展蔬菜配送。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小油菜采收后一两天就黄了,不包装直接拉到农贸市场去卖,每公斤最高也就卖到3元,如果进行包装后分级销售,附加值可以增加三四倍。
“虽然要在蔬菜包装上下功夫,但要避免过度包装。”韦强表示,此次活动虽仅针对蔬菜精品包装开展比赛,但主要是为提高菜农对蔬菜产后商品化的处理意识,带动蔬菜产后技术水平提高,推广的包装技术和材料都是为了实现保鲜、减损,增加产品附加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9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