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生物多样性与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会在西藏拉萨举行



  2015年5月20日,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华中农业大学和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共同完成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生物多样性与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
  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高原土著鱼类繁繁殖场从2008年开始进行西藏裂腹鱼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和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2008年-2015年,共繁殖放流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拉萨裂腹鱼、双须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6种土著裂腹鱼类3-5cm鱼种980.82万尾,实现了西藏土著鱼类规模化人工繁育和有力的推进了保护西藏鱼类和态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2015年在全面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合内地院校系统地研究了西藏裂腹鱼类的生物学,为继续开展人工繁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还制订了上述鱼类的种质标准、亲鱼质量标准、人工繁育技术规范和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技术规范。规范了西藏土著鱼类的人工繁殖和人工增殖放流技术。
  经过专家组在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认为,
  该成果系统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水生生态环境和6种裂腹鱼类的生长、繁殖、摄食策略等生物学特性;鱼类资源开发现状及对资源的影响;从个体、细胞、生化、分子等不同层面研究了遗传多样性并确定了相关种质参数;对外来鱼类物种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生物学特性和群体结构,为物种入侵生态效应评价提供了依据。揭示了雅鲁藏布江裂腹鱼类对环境适应性机制、资源下降的原因,为制定裂腹鱼类资源养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研究了6种裂腹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集成和构建了从亲鱼选择、催产、孵化、苗种培育、苗种病害防治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首次突破了拉萨裸裂尻鱼、拉萨裂腹鱼、尖裸鲤、双须叶须鱼和巨须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自2012年至2015年共繁育苗种830余万尾,在拉萨河进行了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为土著鱼类自然资源养护和人工养殖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实现
  “高原水放养高原鱼、高原水养殖高原鱼”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西藏、新疆和四川等地进行了推广,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制订地方标准15个,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3名,为西藏地方培养了一支水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种质 尖裸鲤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