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的“农业产业化”,被认为是应对农业零散经营与市场联结的有效方式,“通过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发展至今,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公司和合作组织为中介实现的纵向一体化,即“公司+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 这两种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这里主要介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

与“公司+农户”模式中双方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不一致不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更代表了农民自身的组织性。这种模式因其代表农民自身组织性,往往得到政府的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专业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所以可以解决生产资料购买、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但合作组织的总体发展赶不上形势的需要,其开展经营服务的能力不足,其服务供给不能适应成员增长的服务需求,在组织农户销售、开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收益方面显得力量不足。

对合作社能否实现弱势农户受益,张晓山从合作社本身的运营逻辑出发,认为“如果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加强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社员显然就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和较大的种植、养殖或营销规模……但就专业农户组成的单个合作社而言,又必须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才有生命力,在这样的合作社中大户领办和在合作社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这就必然排斥农村中相对弱势的小规模兼业农户”。仝志辉、温铁军与他持类似的观点论,从专业合作社运营的外部因素来分析,合作社运作的方式往往是资本和部门下乡,但这种方式使专业合作社容易发展成“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在受益群体上不能覆盖广大的小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产品加工 总体 群体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