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土地资源的内涵进行研究,就有必要先考察资源的内涵。在有关的著述中,资源的概念不尽一致。
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中,对“资源”这一条目是这样解释的:“资源: 资产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广义的是指资财的一切来源,从整个经济生产、再生产的角度包含了经济的所有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和经过劳动“过滤”的各种物质资源;狭义的是指“天然的财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则将资源定义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显然, 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首先是指一定时间和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其次是不包含人类劳动、物质技术基础等,仅仅是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历史上也曾有过广义的资源概念。威廉·配第曾指出:“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是财富之父”。K.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F.V.恩格斯则明确指出:“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尽管他们都未专门给资源下定义,但都已经把劳动力和土地、自然界和劳动力肯定为一切财富、资财的来源。现代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 Edwin Man。. field)认为:“资源是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商品的那种物品或劳务”。
由此,可将资源理解为:财富的来源,即人类用以创造财富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种理解指出资源是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自然资源或自然环境因素,是指自然界产物,是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资源或社会经济因素,是指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技术基础。有了资源的概念就不难类推出土地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土地资源应该是:土地财富的来源'即人类创造土地财富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所谓土地财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形与无形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自然环 源境因素即土地自然资源就是土地再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球表面至大气层一定垂直距离的空间系统,包括地球的陆地和海洋部分,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水文以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组成。狭义的一般指地球表面构成的陆地土壤层,通常称为地表或地皮。社会经济因素即土地社会经济资源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土地资源再生产发生作用,影响土地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物质技术设备、基础设施和农业人口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呈现出超越于自然属性的不同特征。
(一)土地资源的生产性
土地资源具有生产力,即可以生产出人类某种需要的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 这是土地资源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区别于土壤资源的重要标志,因为后者的害 本质是具有肥力,而不是生产力。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老 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即土地具有生长植物的基本特性是它原先就具麦 备了的,而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即能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或者说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提供多少,也主要取决于上述两方面的生产力。土地一旦失去生产力,也就不成其为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论
稀缺性是指可供使用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源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相对人类希求土地资源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人类总是绝对地面临着资源稀缺的问题。这种稀缺不仅表现为不同用途的土地资源数量的稀缺,而且也表现为不裳 同地区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土地资源在总体上属再生性资源,本质上是土地馨 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产出与消费之间的匹配和谐问题,它表现为相对稀缺性。稀缺性是土地资源的又一本质属性。
(三)土地资源的可选择性
可选择性是指在土地资源的多种用途中,人类可以选择能使效益最大化的用途,以达到地尽其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匹配,就是指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的多宜性被相互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土地资源趋向于选择那些收益最高的用途。每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效需求发生变化,土地用途也随之转移。除非这种转移为制度所不容许,或者有相反的目标,或个人反应迟钝。城镇的出现是土地资源可选择性的生动例子。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很久以前还曾是一片荒野。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土地资源具有可选择性的典型例子,一些长期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可转而开垦成果园。土地资源的可选择性表明土地资源可优化配置。人类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究、查明、诊断、监测、仲裁土地资源的最佳用途,以保证当代及后代的生产与生活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