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浅析土地要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有哪些?


土地要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作为要素参与宏观经济运行和通过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与宏观经济发展互动等两个方面。

(一)土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供给要素

“土地是财富之母”,人类88%的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95%以上的肉、蛋、奶是由耕地提供的产品转化而来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到轻工业产值的50%一600/0。在我国,耕地还直接或间接为农民提供了40%~ 60%的经济收入和60%~80%的生活必需品。

(二)土地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保障要素

土地是人口增长和投资增加的主要承载物,由于土地与投资的结合,才使得经济产出和人口增长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供给增加是宏观经济规模增长实现的基本现实条件。

(三)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供给及相应产生的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城市房地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财产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社会财富,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就是当期城市经济增长的构成因素。国内研究成果表明,从房地产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3个百分点,2003年是2.5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3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最大的一个行业。

(四)不同的土地供给制度与供给方式制约着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与效率

土地供给通过引导和限制不同产业或不同地区的投资、人口聚集程度、改善城市功能和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可以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土地制度决定着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从而也决定着不同的土地生产力方式,也最终决定着经济形态发展,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实际上就隐含着中国土地供给制度的变迁;同样,供给方式的不同也决定着土地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与通过计划划拨用地在使用效率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运行效率,现行低标准的征地补偿制度也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缺失。

(五)宏观经济运行从整体上也影响着土地供给的数量与结构解

土地需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引致需求,宏观经济作为一个系统,其良好运行要求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其他社会资源相配合,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质量上具有级差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空间上具有全局性,共同支撑经济与社会的持久发展与稳定,实现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转化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