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土地市场运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应该注意哪些?


土地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上述作用的发挥必然要通过一定的作用途径,并在其中发挥相应的功能或效应。

(一)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

基于我国土地市场的内涵、土地市场的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我国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市场,土地一级市场中有相当部分的土地供应量是新增建设用地,而这些新增建设用地又主要来源于政府对农地的征收或征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农地非农化行为产生的。

众所周知,农地非农化的直接影响就是建设用地禀赋的增加,因此,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就是通过建设用地禀赋的增加实现的。此外,在农地非农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的城乡迁移以及投资规模的追加也将是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的参与率,也将扩大资本的投入规模,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是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的运行是建立在一级市场运行的基础上的,由于通过土地一级市场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是土地二级市场运行的主要源泉。因此,土地二级市场的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离不开土地一级市场的运行。总体来看,土地二级市场作为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配置的一种机制,其运行和发展的直接效果就是建设用地结构的改变,而驱动这一结构变化的动力就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就是说,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的;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否实现也需要土地利用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土地二级市场的运行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发挥也正是由于其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必需的用地调整前提。在此基础上,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得以促进土地、劳动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进一步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三是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前面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运行主要是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于我国土地市场运行的起步较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化进程仍在推进之中,因此,市场成熟度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将十分明显。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来看,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土地真实价值的进一步显现和供需信息的更确切表达,这将有利于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这里的土地集约利用涵盖了两方面内容:对土地的高强度投入和高效益产出。具体地,包括对土地的节约高效利用以及单位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集中高效投入。这些也将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土地市场运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上述三条途径也可以概括为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市场激励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分别是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运行和市场化程度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因此,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和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三大作用效应:

一是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扩张效应。这主要是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知,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及其伴生的农地非农化促进了建设用地禀赋的增加和劳动力、资本投入规模的扩大。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些要素供给规模的扩大无疑将使经济总量规模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是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效应。这主要是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知,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及其推动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促进了土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虽然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投入规模不变,但是土地、劳动和资本配置结构的优化同样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是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经济激励效应。这主要是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知,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及其引导下的土地使用者土地集约利用行为不仅有利于其对土地本身的节约高效利用,还将进一步促进其对土地上的劳动力、资本的集中高效投入。从而通过改进要素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