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番茄种植技术

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是制约我区夏秋番茄生产极为重要的病害,田间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严重时造成绝收,给种植者造成极大的损失。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病的识别容易混淆,其共同症状都是萎蔫,但二者是有区别的,番茄枯萎病萎蔫一般由下而上,而番茄青枯病萎蔫则是由顶叶(或生长点)向下;实际上田间和大棚内很少看到它们的典型症状,往往是看到这两种病状的复合型。二者的病原菌完全不同,番茄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而番茄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它们的共同点为都属土传病害,防治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防治技术关键介绍如下。

    1 诊断

    1.1 番茄枯萎病

    ①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由真菌番茄尖镰孢菌侵染引起,是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也可在土中腐生多年;种子和未腐熟粪肥也可带菌;病菌随土壤和雨水、灌溉水、施入的带菌粪肥及带菌种子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尖端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蔓延为害,引起叶片枯黄;土温25~32℃利于病菌生长和病害发展,33℃以上、21℃以下不利于病菌生长和病害发生。土壤湿度高有利于发病,地下害虫和线虫多的田块发病加重。

    ②症状 田间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萎蔫,并逐渐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叶片自下而上变黄、变褐、枯萎和枯死;也有初期发病时半边茎上的叶片萎蔫、发黄或一边枝萎蔫、发黄,而另一半边枝上叶片正常(这些有别于青枯病菌引起的症状),严重时整株枯萎死亡。病株主茎和根部一般正常,少数侧根腐烂,天气潮湿时,接近地面的茎基部表面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

    1.2 番茄青枯病

    ①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侵入引起(与枯萎病不同),该菌寄主范围广,主要是在地上病残体内越冬,病菌藉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扩展,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10~37℃、酸碱度适应范围为pH值6.0~8.0,最适pH值6.6,微酸性土壤发病重。土温在20℃以上,病菌开始活动,25℃时活动最盛。多雨、潮湿或久旱大雨,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最易诱发此病。

    ②症状 多在番茄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天,雨天多时延长至10天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但也有例外,据仔细观察,植株常长出长短不一的疣状突起和不定根、有时植株上发生油浸状褐色不规则斑块(特别是小番茄)的并不一定是此病症状,这有别于以往的报道。

    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是,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去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置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这有别于枯萎病。

    2 防治

    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基本一致。需加强田间和大棚的管理工作,深沟高畦种植,避免田间积水伤根及干湿不均匀;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避免造成病原菌更大的扩散;施足基肥,最好是施用经高温处理过的干鸡粪复合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喷施2~3次农乐宝、奥普尔等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植株抗性。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选种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均有利于控制病害发生、发展和蔓延。

    2.1 番茄枯萎病的防治

    ①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抗病品种,但可采用嫁接栽培控制此病发生。嫁接砧木有托鲁巴姆、兴津101、砧木一号、LS-89等,其中砧木托鲁巴姆还有抗线虫侵染作用。

    ②水旱轮作1~2年,可有效地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降低发病率和延迟初病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番茄 枯萎病 细菌 嫁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