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桃种植技术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的叶部病害。在世界各桃产区都有发生。包括细菌穿孔、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3种。其中以细菌性穿孔最为常见,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桃产区。桃树感染此病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枝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造造成巨大损失。三种穿孔病除危害桃树外,还危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症状】

    细菌性穿孔: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多在叶脉两侧产生水渍状小斑点,渐扩大成褐色或紫褐色近圆形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潮湿时背面溢出黄白色胶状黏液,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破碎,不整齐。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一部分与叶片相连,病斑约2毫米左右。果实受害,病斑深褐色,稍凹陷,边缘水渍状,潮湿时,病斑出现菌脓,干燥时发生裂纹。枝梢受害,形成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不同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上年夏季抽出的枝条上,初期产生水浸状褐色疱疹,后期病斑扩大,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流出黄的黏液,为当年的初侵染源;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暗紫色病斑,后变褐,稍凹陷,后期干裂,潮湿时溢出黄白色的黏液。

    霉斑穿孔:危害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病斑初淡黄绿色,后变为红褐色或褐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mm,具红晕,最后坏死的中央部位脱落穿孔,病叶随后脱落。穿孔边缘整齐,不残留坏死组织。幼叶受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湿度高时,在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枝梢受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行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果实受害形成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凹陷的病斑。

    褐斑穿孔: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为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大小1~4mm;后期病斑上张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外常有一圈坏死组织。在新梢和果实上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病斑,上射干内灰色霉状物。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原为油菜黄单胞菌李致病型Xanthomonas pruni(Smith)Dowson.菌体短杆状。大小1.4~1.8um*0.40.8um。单生或连成短链。一端生鞭毛1~6根,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黄色,圆形,光滑,边缘整齐;液化明胶,胨化牛乳。发育适温25度。

    霉斑穿孔:病原为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év.) Aderh.,属半知菌亚门刀孢属。分生孢子梗丛生,有分隔。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纺锤形,3~6个分割,稍弯曲,无色或淡褐色,大小30~56um×6~7um。

    褐斑穿孔:病原为核果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 Liu & Guo,属半知菌亚门假尾孢属。常见异名为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分生孢子梗丛生,不分枝,直或微弯,橄榄色。有隔膜0~2个,大小6.5~35.0um×2.5~4.0um。分生孢子细长,鞭状或倒棍棒状,直或微弯,浅青黄色,3~9个隔膜,大小25.0~80.0×2.0~4.0um。

    【病害循环】

    细菌性穿孔病:病原细菌在病枝条组织内越冬,翌春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7~14d。春季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经10~13d即死亡。气温19~28度,相对湿度70%~90%利于发病。该病一般于5月出现,7~8月发病重。树势强比树势弱发病较轻且较晚,树势强病害潜育期间可达40d.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等发病重。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的发病轻。 

    霉斑穿孔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侵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后,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差异较大,叶部潜育期一般5-14d,枝条上7-11d。低温多雨利于发病,一年当中病害的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雨水多的时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穿孔 潜育期 传播 坏死
上一篇 : 如何贮藏樱桃
下一篇 :桃流胶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