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桃种植技术

日光温室桃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




    授粉时可采用人工授粉,要求每天至少一遍;也可采用放蜂授粉,要求每个温室1箱~2箱,在开花前3天~5天放入温室内,以提高昆虫的访花能力。

    花后15天进行第一次疏果,将密挤果、病虫果、双胎果和向上生长的直立果全部疏掉,对生果去掉一个。第二次疏果也叫定果,在花后4周~6周进行,按大型果10厘米~12厘米、中型果7厘米~8厘米、小型果5厘米~6厘米留一个果的距离定果。壮枝上适当多留果,弱枝上少留;角度小的枝条上多留,角度大的枝条少留;树体上部多留,下部少留;中部外部多留,内膛少留;这样既可以提高优质果率,又能达到以果压冠,平衡树势的目的。

    六、抓住关键时期,合理调控温湿度

    花期:此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不超过24℃,夜间低温7℃~8℃,如果连续阴雪天,温度过低,就要进行人工补温,方法可采用点燃蜡烛,点煤气灶或点酒精灯法,保证温度在正常范围。湿度控制在40%~50%,如果湿度过高可以在温室内撒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如果湿度过低,可结合花期喷硼砂或地面洒水来提高湿度。

    果实着色期:白天高温在25℃~28℃,低温10℃~12℃,保持温差在15℃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在生产中,可采用日出前或日落后向树体喷水的方法,既增加了湿度,又加大了温差,能够促进果实膨大和着色。

    除了这两个时期,其他时期也要严格执行温湿度的规定,保证桃树正常生长。

    七、控制有害气体,提高果品质量

    温室内常见的气体有氨气、亚硝酸气体等,这些气体超标会造成化果、掉果和树体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有害气体的产生,一是施用了未腐熟的有机肥;二是土壤中大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常年施用带硝酸根的化肥;三是土壤通透性差。要预防上述气体的产生,需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大量氮肥,经常通风换气。

    八、综合防治病虫,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温室内病虫害较少,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病虫害具有可控制性,因此,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配合化学方法防治。

    农业防治:如及时剪掉病枝病叶,清扫棚内,每年翻树盘,农家肥腐熟消毒后施用等,可消灭部分病原菌和害虫。

    物理防治:对白粉虱和有翅蚜进行黄板诱杀;对卷叶蛾、桃蛀螟成虫用黑光灯诱杀。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倡使用绿色无公害的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进行病虫害防治,如灭幼脲、Bt粉剂、农抗120、多抗霉素等,并严格执行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改喷多效唑为人工控冠成花:旺树、壮树可在7月上旬和7月中旬断根两次,中庸树只需在7月上旬断根1次,弱树不断根。这种方法可有效控制树势,促进成花,避免使用多效唑造成的对土壤和果实的污染,这也是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温室 品种 施肥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