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苹果种植技术

苹果栽培技术(四)肥水管理



  当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质元素和来自岩石土壤、空气、雨水的矿质元素不能满足果树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需要时,合理增施化肥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仿生栽培措施。这种措施基础一旦失去就会使果树生长失调,最终导致果树减产降质。土壤板结,土壤冲刷加剧的现象,并非完全因施用化肥引起,而主要是由于使用化肥后减少或不施有机肥以及灌溉不当所造成。在有机质充分归还土壤的前提下,即使长期施用化肥也不会因破坏土壤结构,而加剧水土流失。
  关于化肥施用后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一是某些元素施用过量,如硝态氮过量施用就会产生NO2-,这可以从减少过量施用或者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加以调节解决。其二是在化肥生产中尽量减少有毒物杂质,如化肥中的镉等有毒物质,需要在制造中消除。在化肥的施用中,特别是氮肥,能量消耗多,这可通过利用菌肥来减少化肥用量,从而得以解决。

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是以李比希的归还学说为基础,其原理是著名的土壤化学家曲劳(Truog)于1960年首次提出的,后为司坦福(Stanford)所发展并试用于生产实践。其含意是,根据果树需肥量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平衡。即测出果树各器官一年中从土壤中吸收的各营养元素数量,减去土壤的天然供给量,再考虑肥料的损失,所算出的结果就是该植株的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某营养元素的施用量=(植物全年吸收肥料元素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
  土壤供肥量受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田间试验来确定。一般采用抽减法,即设置的肥料试验处理,包括有分别不施其中某一种养分、施用三要素完全肥料和不施肥的处理,然后根据未施某一种养分处理的产量计算该养分的土壤供胞量。据日本资料介绍,氮的土壤供肥量约相当于植株年吸收量的方法,磷、钾的土壤供肥量约相当于植株年吸收量的1/Q。果树对肥料的利用率,氮为50%,磷约为30%,钾约为40%。这样可按上述公式分别许算出各营养元素的施用量。例如,25年生苹果植株,年周期内各器官生长对养分的吸收总量为,氮(N)903克、磷(P205)128克、钾(K20)883克。则
氮施用量=〔903-(903×0.3)〕/50%=1204.0克
  同样算出磷的施用量为213.3克,钾的施用量为1103.7克。
  上述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量是按一年产生的新梢、花、果、根及树体增长部分所含有的养分总量计算,尚未包括树体由老化器官再分配利用的养分量,因此,计算所得出的年养分吸收量及该养分的施用量均略为偏高。

营养诊断法 

  所谓果树的营养诊断,是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方法,揭示果树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养分变化的规律,对果树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即通过诊断,判断果树在生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营养元素的缺乏、适量、过剩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果园施肥或改进其他管理措施的一项技术。
  20世纪50年代以前,苹果营养诊断多采用外部形态症状鉴别,其后叶分析法开始使用。叶分析是指用化学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对果树叶片进行营养元素的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诊断指标相比较而进行综合分析,对果树营养的丰缺状况做出具体评价,从而指导施肥。

有机肥及生理活性物质 

  在自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除了无机养分外,生物分泌排泄和有机质分解的有机养分也进入植物体,它们包括可溶性糖、氨基酸、核酸及其降解物、酶、维生素和内源激素等。如细菌能产生IAA、GA、CTK和各种酶。畜禽粪中含有机质60.2%~73.6%,可溶性糖0.06%~12.35%,100克干重含氨基酸73.6~399.5毫克,DNAl8.6~40.3毫克,RNAl97~279毫克,以及核酸降解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嘧啶和各种酶(包括脱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ATP酶等)。除有机质分解形成的胡敏酸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组成外,有机养分对果树生长发育也起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正常生长,对不生草栽培的果园,一般每公顷应按每千克果每千克肥的原则进行施用有机肥,最好保持土壤的有机质达到1.0%~1.5%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果树 土壤含水量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