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苹果种植技术

苹果栽培技术(三)栽植技术


栽植技术 

  按建园的品种配置计划,将备用的苗木放置在栽植点的一旁,根系培湿土防止干燥。在堆成丘状的栽植沟、穴上,以栽植点为圆心挖小穴堆土于一旁,小穴的直径与深度,稍大于苗根的水平与深度分布范围,小穴的底部呈丘状,将苗木放人小穴中,以附加基点为依据,纵、横校正苗干的位置,对准后,使苗根在土丘上摆布均匀,然后边填土,边向上稍稍提苗,边踏实土壤,直至低于地表2~3厘米止。在填土、提苗和踏实土壤的过程中,务必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实生砧苗木的嫁接口应略高于地平面;营养系矮化、半矮化中间砧苗木的中间砧长度,约有1/2长度埋于地下,以利于埋人地下的中间砧段生根,增强矮化、半矮化的效果;营养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与品种的嫁接口应高出地平面10厘米以上,以防接穗生根,失去矮化、半矮化砧的作用。供死苗补栽的备用苗木,其栽植沟、穴的准备与栽植技术同前,可假植在相同砧穗组合的株间备用。上述工作完成后,再以苗干为中心,在地表筑起沿树行间隔1米宽的两道土埂或直径1米的圆形土埂;土埂的底宽约15厘米、高度约10厘米。对植株进行充分灌水,第二天覆土至地表。过10天左右再第二次灌水,第二天进行松土,对提高苗木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如松土后,对植株地面覆盖1平方米的地膜,不仅苗木成活率极高,而且苗木生长优良。

栽植密度 

  单位面积栽植果树的株数。它是建立果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因品种、砧木、树形、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异。其原则是,不可过稀,也不可过密,而要合理密植。

栽植时期 

  苹果建园栽植,基本上分为春栽和秋栽两个时期。冬季严寒、早春风大、干燥的地区,通常宜在土壤完全解冻至苗木萌芽之前进行春栽,以防发生越冬冻害和早春抽条等问题。冬季冷凉、无越冬冻害、早春抽条的地区,可以秋栽,也可以春栽,但从有利于栽植苗木的断根愈合、缩短缓苗期和促进春季生长等方面考虑,秋栽优于春栽。秋栽可以在苗木落叶后或土壤结冻前20~30天栽植;自育苗木、有劳力的建园者,甚至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利用阴天采取带叶、根系带土团的苗木、随挖随栽,不仅栽植成活率极高,而且基本上无缓苗现象,建园效果更好。

栽植形式 

  栽植形式应具有的优点是利于合理密植,能很好的利用光能、经济利用土地,便于操作管理或水土保持等。栽植形式与行株距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常用的栽植形式有三种。
  ①长方形栽植。广泛适用于5°以下的缓坡、滩地和平地的果园。其特点是,行向多为南北向;行距大于株距1~2米。
  栽植株数=栽植面积(平方米)/行距(米)×株距(米)。
  ②等高栽植。广泛适用于6°以上的坡地果园。其特点是,等高线垂直于坡地;果树以株距沿各条等高线延伸栽植,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为行距,因为等高线之间的距离随坡度的减缓或增陡而分别增大或缩小,所以同一个坡面的行距基本上不等,株距也不完全等同。
  栽植株数=栽植面积(平方米)/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
  在计算栽植株数时,还需考虑加行与减行的株数问题。
  ③加密栽植。又称计划密植或变化性栽植。在永久植株的行间或株间同时加密栽植临时植株的栽植形式。永久植株和临时植株均宜选用早结果的优质品种,临时植株通常第二年就应采取环剥或环割,使其更早地多结果;永久植株一般第三年采取环剥或环割,树体生长稍大,丰产稍迟。栽植第四五年年初冬剪时,逐年对临时植株回缩,为永久植株让路。第六年初冬或第七年早春,通常应对临时植株进行间伐或移出另建果园,使永久植株达到合理密植的程度。这种先加密然后达到合理密植的栽植形式,虽然容易获得早期丰产,甚至第四五年就能获得高产,但建园时用苗多、投工多,随后的管理等费用都明显增大,而且在临时植株间伐或移出的第一二年,还有难以克服的减产减收问题,故果树栽培者中对这种栽植形式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不宜采用;也有人认为在资金与劳力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

栽植后的管理 

  1、苗干处理。已栽好的苗木,应在春季发芽以前,按各树形整形的要求,进行定干。
  2、一般管理。应做好土壤管理、病虫防治工作。待苗木成活发芽后,再进行追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株距 行距 果树 矮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